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报考指南 » 学业规划教育确定学生的市场主体地位

学业规划教育确定学生的市场主体地位

时间:05-24 来源:瞄准就业填志愿 出处:www.daxuecn.com

  2、学业规划教育确定学生的市场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人才市场的经营主体,必然要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初中毕业)后的升学时,能够根据未来的就业目标自主选择所学专业与学校,能够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的时间与方式。也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自己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以确保学业完成后顺利就业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学业规划。学业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业规划通过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来实现和完成。升(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是学业规划的具体化与日常化,升(求)学决策是指中学毕业生(求学者)在升(求)学时对下一阶段学习专业、学校与方式的选择,而学业管理则是通过学生对自己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计划与安排,通过品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后,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阶段性职业或事业目标。可见,学业规划是联系学生求学(人才生产)与求职(人才销售)的桥梁,它可以指导学生以最小的求学成本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进而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学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学生作为人才市场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问题集中地体现在学生身上,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存在缺陷、大学生就业难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就是因为学生及家长以至社会的主流观念仅将学习的目的放在了高考上,以为只要高考时成绩优秀,考个名牌大学,必然就会有美好的前程。于是,就为提高成绩而放弃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即使考上了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又能怎样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众多的高校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探寻学生求学的最终目标及有效途径。显然,学生求学的目标首先在于获得个人阶段性职业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为未来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或者可以说,学生求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高考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而这正是学业规划的基本观点之一。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学生面临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既然学生求学的目的在于职业目标而不是高考,那么就不会一味地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而是根据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智能、培养道德品质、锻炼身体等,如此,不是顺利地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吗?而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择校风、职业学校生源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那么,为什么以高考为目标而学习的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呢?其原因在于国人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及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的升学、就业均由政府牢牢控制,也就是说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事项完全由政府负责。我们的主流人群只能在国家规定的道路上努力奋斗,这就是常说的从小学读到大学,然后国家分配工作。这样以来,从个人的角度讲,升学就意味着就业。在此环境中,个人发展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求学时的竞争,只要成绩好,考上了层次高(名牌或重点)的大学,就业的层次就比较高,个人发展的层次也比较高。所以,学生都想考取高层次名牌或重点大学。但现在的体制环境早已变革到市场经济时代,即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要的并不都是大学毕业生,它不仅需要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也需要演艺人员、运动员、技术工人、服务员等各级各类人才。这就决定了不是所有学生都要去上大学。另外,有些学生初(高)中毕业后,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继续求学,他可以先从事基层工作,等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后再继续求学,向更高层次奋斗。这说明即使适合于上大学的这部分学生,也不需要都同时去考大学。而是根据自己实际的经济情况灵活机动地决定上大学的时间、地点及方式。

  学业规划要求中学生在初(高)中毕业时能够科学地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以确保在后续教育阶段学有所成,毕业后能比较顺利地就业;能够在求学活动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时,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以确保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学生就要了解职业,了解专业,了解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了解人才市场供求变化趋势,了解各类学校的专业优势及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价值观及志向,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初步了解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销售的基本关系,等等一系列知识和信息。它们的获取和掌握,仅凭中、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几天时间,根本是无法实现的。这就要求中小学阶段(至少是中学阶段)必须开设学业规划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上述的知识和能力。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学阶段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先后有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武汉等地在中学阶段试行学业规划教育,一般被称为中学生职业规划或生涯规划教育,其实质就是学业规划教育。只是其内容还显得比较粗浅和薄弱。

  3、自主招生及国退民进确定学校的市场主体地位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在人才经营市场中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它根据人才开发市场(教育市场)中消费者(学生及其家庭)的需求,自身具备怎样的资源(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等,开发出不同品种各类规格的教育服务,供求学者选择。这一功能与产业市场中的来料加工型企业完全一致: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加工服务,收取加工服务费,产品加工完成后由消费者自己决定其用途。我们知道,在产业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来料加工型企业完全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态势自主决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销售。同样,作为教育市场中的来料加工型企业——学校,也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自主的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教学服务)和销售(招生)。不同的是,学校收入的基本来源为教育券形式的财政拨款、学生的学费收入,另有研究咨询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等等,学校以上述收入抵减教师工资、教学设备购置、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运营成本。进而获取利润,获得生存发展的动力。

  然而,目前来看,我们的各类学校并没有获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市场主体必须具备的权利与责任。它的生产经营(教学服务)权、销售(招生)自主权被牢牢地控制在政府的手中,教育部每年一度的招生计划就主观硬性地规定了各高校只能生产什么、只能销售什么(招生计划规定到各高校每一个系、每一个专业只能招多少人!)。这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从生产到销售完全实行指令性计划!这样的计划思维如何能适应教育市场(求学者)的需要?通过这样的加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毕业生)又如何适应人才配置市场(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招生计划已经成了阻碍教育事业及人才市场良性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必须毫不犹豫地废除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做法,让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市场的需要自主地决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还高校以真正的招生、办学自主权。

  当然,也有人会担心,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如何保证录取过程的公正公平呢?会否出现招生腐败呢?笔者认为,我们只须关注人才流通市场的公平、公正即可。只要人才流通市场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真正是量才录用,唯才是举,那么学校在录取时就不可能腐败!道理很简单,你不适合于上北大、清华,但却用不正当的手段上了北大、清华,结果学的东西没有兴趣,学成四不像,在人才市场上没有职业竞争能力,就自然找不到工作。这样,招生腐败对当事人毫无用处,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另外,根据市场经济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效率原则,人才市场需要的必然是性价比最大化的人才,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性价比最大化的基本需要,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必然会选择在本校优势专业领域有潜力、有天赋的学生。否则,学生在学校学无所成,出去找不到工作,这一信息反馈到市场上后,后来的学生便不会选择该学校,学校的生存将面临危机。所以,学校招生也没有腐败的积极性。那么,对人才市场公正性的监督靠谁来完成呢?直接监督靠竞争,根本监督靠政府。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的主体部分——企业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然会要求在不同的岗位上其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即一方面人才的性能要最好,也就是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一方面要求其价格的最低,也就是工薪期望的最低。人才能力要最强,薪水期望要最低。这正是我们所要的公平公正。当然,人才配置市场这一格局的形成,必然有赖于产业市场自由规范的竞争秩序。而这就需要政府的法治建设和有力监督,另外政府作为用人单位,也对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任用机制承担重要责任。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政府对人才市场的监督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既是教育市场,就必然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承认资本营利的合理合法性,从而使之与公办学校公平竞争。但现在,我国的各类学校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投入,对民办教育设置了过多的门槛和障碍。我们必须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一次深入地国退民进运动,让社会资本愿意也能够投入教育事业。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瞄准就业填志愿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瞄准就业填志愿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