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大众日报】:聚焦山建大新校区建设十周年系列文章之四——背靠“特色”好乘凉

【大众日报】:聚焦山建大新校区建设十周年系列文章之四——背靠“特色”好乘凉

时间:09-21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大众日报】:聚焦山建大新校区建设十周年系列文章之四——背靠“特色”好乘凉
=500)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500} else { this.resized = false; }">

■ 聚焦山建大新校区建设十周年(四)
背靠“特色”好乘凉
——山东建筑大学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于涓
  2012年,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招生再次赢得“满堂彩”,各专业录取最低分大幅高于省属二本线,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土建专业录取最低分均高于省属一本线20分以上。与生源“入口”对应,学生就业“出口”继续赢得良好口碑,总体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到北上广一线城市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持续攀升,学校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示范院校,荣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80强。
  清源开渠引活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建大推动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促进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做强‘建筑’学科,以特色培育形成比较优势,推动差异化发展,是山东建筑大学为之矢志努力的强校之路”,山东建筑大学校长靳奉祥如是说。
  
  学科:从特色“点”到优势“群”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根据第三方统计的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契合度统计报告,山东建筑大学以90.48%位居全省132所参评高校之首。消息一出,引起轰动。
  长期以来,学校按照区域经济与建设行业发展需求,强化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使优势更加突出,占领“制高点”;建设新兴产业学科专业方向,使特色更加鲜明,形成“增长点”;发展社会急需的交叉学科专业,使结构更加优化,填补“空白点”。强化建筑学、土木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建设,打造土建类等4个学科群,组建5个跨学科的特色专业群。
  结合建设行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学校将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10个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重点投入、强化建设,使其达到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优势专业。按照山东省和国家建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挥优势专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组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5个面向建设行业的跨学科特色专业群,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学校将土建学科作为标志性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争取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学科。以土木建筑类学科为依托,逐步形成四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集群:一是由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艺术学等一级学科组成的土建类学科群;二是由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组成的信息类学科群;三是由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等学科组成的机械材料类学科群;四是由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等一级学科组成的管理类学科群。
  
  学生:从“经世致用”到“创新成才”
  在建大机电学院三个微机电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机械手和单片机,这是由于复生教授一手创建并倾力指导的。从这里走出了一届又一届的创新型人才,其中机电学院机械082班43人获48项专利授权,有的学生一人获得3项专利,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创新达人”。
  其中的奥妙在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建设“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模块+基地”的素质教育体系,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在强化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
  根据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按照“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为企业“定制”应用型高端人才。
  学校要求学生分不同阶段到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探索创业实践的“1+1+1”模式,即参加1个校内模拟公司锻炼,到1家校外实践基地锻炼,参加1项创业计划大赛,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学校建筑城规学院和力诺集团、计算机学院和山东同圆设计集团合作共建了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为培养“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不断优化培养体系,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验室开放计划”和“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计划”等,为学生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在学生杨晓伟看来,“申请专利很困难,也很容易。困难的是,它需要专业知识基础、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要加上勤学多思。而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在生活中多用心多思考,就处处都是灵感,拿专利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
  近三年,学校学生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申请专利600余项,授权352项。在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08项。在建筑设计、环艺设计等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07项。学校有17支团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团队,142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建大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上手快、适应面广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共识。
  
  教师:从“术业薪传”到“内外兼修”
  “大学,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建大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目前,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0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8人,博士生导师22人。
  学校通过实施“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科研基地或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助办法,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培育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
  学校信电学院鲁守银教授及其带领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承担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承担省攻关计划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多篇(其中EI检索20多篇),成为国内服务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领头羊。鲁教授说,“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热爱,就不可能有创造;职业交换薪水,而事业创造价值。我读了20多年的书,又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我认为,应该在机器人领域做点事情,真正把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机器人技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工科专业师资的工程经历和工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学校高度重视增强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优秀中青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进行重点科研资助,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访学进修和挂职锻炼,增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有企业任职经历的教师279人,双师型教师153人,占教师总数比例达到了33.1%。
  山东建筑大学作为山东省一所以土建学科见长的高等院校,缘“建筑”而生,依“建筑”而兴,因“建筑”而强,“建筑”立校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方略的核心和灵魂。学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了一大批科学精神与人文修养相统一,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相统一,从容面对现实的应对能力与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相统一的优秀人才。现如今,学校培养的十万余名毕业生遍及齐鲁,辐射全国,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山东建设事业的各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更多有关"学科,学校,建筑,山东,建设"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山东建筑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山东建筑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山东建筑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