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十六大以来旅游业发展述评之一:十年发展铸辉煌

十六大以来旅游业发展述评之一:十年发展铸辉煌

时间:09-25 来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令人瞩目:10年间,我国的国民人均出游率从不到1次发展到超过2次,旅游消费真正实现了国民化,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10年间,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10年间,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主要旅游企业数量均已进入“上万级”,邮轮、游艇、房车、露营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10年间,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们出游更加便捷,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改善;10年间,从促消费、扩内需,到转方式、调结构,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综合功能愈发凸显;10年间,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产业定位空前提升,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

  旅游经济活力尽现

  9月是开学的季节,不少同大学新生一起去报到的还有他们的家长,除了共同享受考入大学的喜悦,趁这个机会举家出游也是一个主要目的,江城武汉最近就迎来不少这样的游客。有媒体将此称为“开学经济”,这是旅游融入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假日制度的调整,旅游近年来已经成为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到周末,农家乐就成为城里人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如果把清明、五一、端午、中秋这样的小长假和带薪休假衔接,就可以安排一次长途出游;每到黄金周,各地旅游市场全面火暴,热门目的地即使出现拥挤也挡不住人们高涨的出游热情。当前,《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正在制定当中,一旦通过必将进一步推动国民旅游的大力发展。

  据全球著名的传媒机构尼尔森公司的调查,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年均增长10%,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计划把节余的资金花在休闲旅游上。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是2002年的3倍;国内旅游总收入1.93万亿元,是2002年的近5倍;出境旅游人数7025万人次,是2002年的4倍多;出境旅游消费达72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我国的多彩文化和秀美山水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10年来,特别是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入境旅游虽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仍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2011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5760万人次,继续排名世界第三。

  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是旅游供给的持续扩大。目前,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支撑性企业数量都达到了数以万计的规模。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资源品位高的景区深受游客喜爱。

  在传统观光产品进一步丰富的同时,邮轮等休闲度假产品走进百姓生活,会奖旅游、医疗旅游、科技旅游、军事旅游、数字旅游、营地旅游等专项产品亮点纷呈,旅游产品已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10年来,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携程网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增长迅速,在全国达到了上千家;以如家、7天、锦江之星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迅猛发展,全国已有200多家经济型酒店集团,3000多家经济型酒店遍布大中小城市;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竞相亮相,丰富着游客的旅游文化生活。

  旅游通达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出游更便利。截至2011年,全国高速公路已达8.5万公里,铁路9.3万公里,全国民用机场180个,开通国内航线1847条、国际航线443条。主要旅游城市与客源地之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普遍增加,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客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综合功能愈发凸显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活跃着一支“乡村旅游讲解员”队伍,这些曾经的农民,如今可以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带着外国游客饱览阳朔美景。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而且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而阳朔这个昔日的农业大县也因旅游业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这10年,各地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愈发凸显。

  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

  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30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700万人。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旅游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方面表现不俗,各地明显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激发居民旅游消费热情。特别是2009年,各地和旅游企业充分运用价格杠杆,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价格优惠打折等方式,有效拉动了居民旅游消费。如今,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作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

  除了经济功能,旅游业对相关事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成都市锦江区的三圣花乡是成都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花乡家居、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这“五朵金花”是全国乡村旅游的标杆,也是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3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超过150万家,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2011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在促进先进文化传播方面,旅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不久,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1200余户村民领到了今年上半年的民族文化保护基金。为进一步加强当地群众对民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雷山县从西江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8%作为民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分发给当地农民。在各地,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事例还有很多。与此同时,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十一五”期间,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年均增长20.4%。

  哈尔滨市阿城区林业局下辖9个林场,近年来,由于加大环保力度,砍伐森林已全面停止。该局47名林业工人集资137.5万元,购置了两辆小火车、10辆电瓶车和80辆双人自行车,搞起了森林旅游,当地林业部门希望用3年时间,使林业工人全部转型从事旅游业。从砍树到种树、护树充分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如今,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者的自觉行为,一些荒山、荒地、荒坡、沙漠、盐碱地、资源枯竭矿山等通过发展旅游业得到了综合利用。

  在国家整体外交大局和对港澳台工作方面,旅游的作用尤为明显。作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外交活动中最活跃、争议最少、效果最好的途径之一。旅游业发挥“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经济共赢。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146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其中114个已正式实施组团业务。启动内地居民赴港澳自由行、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并试点个人游、定期开展工作磋商等机制性建设……10年来,“两岸四地”旅游合作不断深化,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密切两岸人民感情,增加台湾同胞的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融入国家战略

  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200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这一年的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发,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既是旅游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又标志着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不久前首次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消息传来,顷刻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旅游行业更是为之欢欣鼓舞。

  10年来,人们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国家层面上看,旅游的产业的定位也在不断变化。2001年底出台的《“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把旅游业作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旅游业定性为面向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旅游作为“新的消费热点”;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旅游列为面向民生的服务业;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旅游业被称为“现代服务业”;而2009年12月的《意见》,将旅游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旅游业被确立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并列出专门段落进行部署。从变化的轨迹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一是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条件基本成熟,可以较快取得突破;三是旅游业发展综合带动功能强;四是旅游业具有低耗、低碳和生态环境保育功能特点,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2009年末,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定位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意见》明确提出海南省要“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这是对海南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也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此外,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20多个国家战略中,如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三角区域规划、珠三角区域规划等,旅游业都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旅游都被摆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旅游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

  前不久,国务院有关领导主持召开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第九次会议,对中秋、国庆假日旅游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等工作,确保全国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假期。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有18个成员单位,是假日旅游工作的保障机制。这是我国大旅游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

  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有研究表明,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和细分行业超过110个,旅游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大旅游发展格局。国务院研究室刘应杰说,“大旅游发展格局,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综合大产业,作为各个行业和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集群来看待。”

  10年来,我国旅游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战略。

  从地方层面上看,全国有28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其中13个省区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8个省区市成立了党委或政府领导牵头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其中12个省区市由主要领导牵头。28个省级旅游部门成为政府直属行政机构,海南、北京旅游委成为政府组成部门。22个省区市旅游部门增加了行政编制或内设机构。29个省区市增加了旅游发展资金,其中省级旅游发展资金过亿元的有20个省区市。

  为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先后与安徽、吉林、广东、湖北、浙江、江苏、湖南、山东、云南、重庆、陕西、宁夏、四川、天津、广西、河南、河北、深圳 、贵州、甘肃、海南等20多个省区市签订旅游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

  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10年来,旅游部门与文化、文物 、农业、商业、工业、体育、环保、林业、气象、海洋、金融等部门合作更加紧密,旅游发展的横向、纵向合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旅游与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可喜局面。

  实现旅游业的“两大战略”目标,是这一代旅游人的责任与担当;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是今天千万旅游人的光荣与梦想。在大旅游发展的格局下,可以预见旅游业在未来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更多有关"旅游,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家"的文章请点击进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