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学院三届四次“双代会”闭幕辞
董事长 王斌
(2014年4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学校三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代表学校董事会向大会的顺利闭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南昌工学院二次创业的发展献策建议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年,也是江西省“民办高校改革创新突破年”;特别是当前,受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驱动及我国教育人才结构性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由“自发自为探索阶段”步入政府主导、院校主动转型发展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效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要求,各高校要根据生源地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趋势,积极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学校治理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通过集团化发展,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用欧美教育发展的三大阶段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纵向整合阶段”,应用技术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国家正在从源头上解决职业教育的入口问题以及研判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出口问题,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这对今天南昌工学院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说他是机遇,是因为我们作为一所新更名升格的民办本科院校,几乎还是一张“白纸”,沿续传统本科办学思维发展走得不远,民办机制灵活改革阻力相对较小,教职工传统固化思想不深,且年轻可塑性强,相比之下,我们少了那份“壁虎断尾求生之痛”,转型的内耗和成本会低些。特别是自升本以来,南昌工学院就自觉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的旗,走的路”是吻合当前改革趋势的,我连续三年在“双代会”的讲话中向学校管理层和全校教职工提出的四个问题,“如何能快速地在省内民办高校中进位赶超、争取名列前茅;如何维护好民族预科教育的品牌;如何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塑造南昌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如何锤炼一支与学校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都是围绕以此提出的。应当说:升本三年来,尤其是在李志祥校长担当工作的2013年,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办学定位和目标进一步明确,确立了立足江西,面向西部,重点结合中西部产业集群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办民族特色鲜明的技能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明确了到2018年成为我国民办民族教育有特色、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水平的示范性知名民办本科大学”和“到建校50年,成为我国民办民族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著名民办大学”的目标,并拿出了实施路径图。探索制定了“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被教育部列为少数民族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整个学校呈现出艰苦奋斗、激情进取、攻坚克难、爬坡升级的良好局面。说它是挑战,是因为专业建设方面要非常慎重,对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认识一定要到位,防止提倡重视社会重要,就盲目上新型专业的趋势,制止强调应用发展,就忽视教育规律的做法,同时要不断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科学的进行专业建设。发展最艰难的是课程,最痛苦的是教师,需要我们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学科的完整性与知识的应用性,二是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实践的关系,三是个人学术发展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关系。作为举办者应该带领董事会通过顶层设计,在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上帮助南昌工学院确保实现两个目标。
最近,我们的学生正在自导自拍一部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青春励志微电影《做梦都想》,我了解前期宣传片对社会各界尤其是对新疆地区产生正能量的反响,深受鼓舞。新疆籍预科学生米拉迪力等同学在面对近年来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恐势力对民族大团结的抹黑,用流行的微电影形式来传递维护民族大团结的正能量,维护学校声誉的精神,我深收鼓舞。同时,这种精神也鼓舞了我们的学生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鼓舞了我们学生不怕艰难,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勇气。学生们传递给南昌工学院这份如此巨大的正能量,作为南昌工学院全体教师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研究学生们的愿望及理想、目标与追求,以及学生们对未来的可能影响,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培养、教育学生们成为社会的有用栋才。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说这些,是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既不要因为取得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学校还存在一些困难而妄自菲薄,而是要树立一种忧患意识。曾几何时,世界名企柯达、摩托摩拉、百代唱片无不是各自领域的霸主巨臂,风靡一时;然短短五年,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不是倒闭就是申请破产保护。而反观零售业巨头苏宁,在电商的冲击的危机下,痛下决心,华丽转身,打破实体店既定模式,彻底转向,把名字也改为苏宁云商,阻止了苏宁的衰退。这些案例深刻说明了:“因循守旧,必无出路,改革创新,才可回天”。南昌工学院如果不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型升级,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们南昌工学院全体教师员工都要增强克难攻坚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要弘扬二次创业精神,把深度推进“两项改革”,打造南工品牌与特色发展体现到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我希望我们的干部和教师能统一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上来,按照既定的路线图,真正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学校的荣誉、辉煌和自己的付出、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抓住机遇,艰苦奋斗,鼓舞斗志,激情进取,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坚持创新,敢为人先,以团结奋进的号角唱响心中的赞歌,共同实现南工人自己的“南工梦”。
这次大会大家对绩效工资、课时费、福利等诉求,属于情理之中。董事会就薪酬预算一项就通过了7000多万,并于今年9月全面实施薪酬改革,通过优化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等方式,设计一套比较客观、比较准确的确定教师员工劳动生产力,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和不同岗位的员工需求的南昌工学院员工薪酬体系,并将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和魄力,加大投入,以六大实训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补充完善学校办学软硬条件,为学校“两项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倾力为大家搭建一展才华的平台。同时,继续以“改善教师待遇、给予教职员工以最温暖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努力目标,于6月份建设完成教职工之家,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扩建教职工食堂,改善教职工就餐环境;加大力气,对现有教职工公寓、公租房进行全面整治,安装门禁系统,并动用一切资源,通过组织教职工团购住房等形式,改善教职工住宿环境;切实解决好与广大教师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推进节俭校园,安全校园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教职工幸福感与归属感,构建和谐南工。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精神引领下,以及省委强卫书记重要批示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全校教职工大力弘扬二次创业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深化改革,激情进取,同唱一首歌,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不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大家庭的力量,南工人“到2018年成为我国民办民族教育有特色、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水平的示范性知名民办本科大学”和“到建校50年,成为我国民办民族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著名民办大学”的宏伟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谢谢大家!
更多有关"教职工,南昌,工学院,学校,教育"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昌工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 06-04江南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 06-04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 06-04新乡医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 05-29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 05-28福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 05-26南昌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 05-26西安理工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 05-26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荣获2013年“最具品牌
-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