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报道烟台大学国防生见习情况
餐风露宿不言悔 苦练打赢真本领
——烟台大学国防生当兵记
编者按:根据教育部和解放军四总部对国防生培养的要求,二、三年级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利用寒暑假到部队当兵锻炼3周。烟台大学2011级100余名国防生奔赴济南军区某部队见习,郑则(化名)正是其中一员。他在下连队见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军营生活对信念、心态的熏陶和改变。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身上充满书生气的学员,逐渐向着作风硬朗、军事素质过关的合格军人目标不断靠拢。
“战士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背负着这样的决心,带着对部队生活探求的渴望,郑则与100余名国防生战友一起,来到济南军区某部队当兵见习。下连之后,为了真正以普通一兵的标准要求自己,郑则悄悄地将佩戴学员领章换为了列兵的军衔。在这一多个月的时间里,郑则全程参与了所在部队的训练科目,与战士们同训练、同生活,真实的触摸到了野战部队基层连队的心跳与脉搏,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战士的辛苦与不易,与战士们一同品味了连队生活的喜怒哀乐。
很快,郑则就经历了从驻训点到海训点的转场工作,与战士们一道肩挑手扛搬运物资、装车卸车和搭建帐篷。营地设施建成后,郑则扶着酸痛的腰,虽然疲惫,但却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欣慰和幸福。
语言不通,兵味不足
初到连队,郑则就遇到了麻烦。连队中的战士多是南方人,家乡口音较重,学员们在与战士相处时,存在交流上的困难。郑则被分到了连队的指挥班,在班长讲评时他几乎一句也听不懂,在连队向班排分配任务时,郑则只好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的跟随着班内战士的行动。
不仅是语言上的障碍,在与同班的战士一起作息生活时,郑则总觉得自己跟不上战士们的节奏: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郑则吃得虽然不多,却总是最后一个吃完的;晚点名时,郑则答到的声音虽然也很洪亮,跟班长比却少了一份刚毅和果断;全班一起出公差,郑则觉得自己一点也没偷懒,可就是干活的时候笨手笨脚,效率比战士们慢了一大截。而最让郑则沮丧的,是他在碰巧午间休息时,听到战士们在闲聊中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水货”。
拼搏立足,素质立身
在连队正式海训期间,每天的训练日程都是水中游泳动作练习。曾在游泳教练指导下练习过一段时间游泳的郑则,凭借着标准的游泳动作,被选为教员来为全连做示范动作。在之后的连队蛙泳比武中,通过奋力拼搏,郑则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比武结束后,总说郑则干活时笨手笨脚的班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肯定;晚间熄灯休息前,同班几个之前不怎么与郑则说话的战士也凑过来,不再顾及口音上的障碍,与他亲切的攀谈了起来。
八一建军节临近,由于战友推荐,郑则被指导员选中,与连队的两名唱功较好的班长一起在全旅晚会上演唱了《冲山阻击营之歌—冲山红》。节目成功演出后,全场的爆发出热烈掌声。刚一下台,班长们就与郑则拥抱在了一起。之前多日熬夜制作音乐、练声带来的疲惫一扫而光。最让郑则开心的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真正融入了连队,赢得了战士们的心。
环境艰难,理想不灭
回忆初来海训时,天气正是倾盆大雨。由于时间仓促,郑则所在的帐篷的顶棚未能完全密封。在雨水的侵袭下,渗漏的水滴的打在床沿上,浸透了床铺和被褥。郑则躺在闷热潮湿的帐篷中辗转反侧,久久不能睡去。
对于疲劳到了极点的郑则来说,这样的夜晚如同煎熬。带着郁闷与烦躁,郑则对自己的当年从军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他反复的质问自己:“我来到这个吃不好、睡不好的地方是为了什么?大学的同学回家享受暑假时,我为何要来这里受这份罪?”
海训结束时,部队面临第二次转场。为保证第二天的顺利出发,连队决定将部分物资、装备提前装车携行。郑则所在的班被安排当晚随车看守武器。夜幕降临后,全班上车休整,并不宽敞的卡车车厢里顿时让人觉得有些窒息。飞舞的蚊虫像轰炸机一样向人冲击,衣服的汗味、潮气刺激着鼻腔。郑则倚靠在车厢的后侧小憩,他睡的并不安稳。
临近破晓时他被车外的一阵鹊鸣惊醒,他望着天边逐渐褪去的月影,拿出了随身带的一本书,借着手电的光读了起来。当他读到明代戚继光的《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古之名将风采,一时浮现心间。郑则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从前只在书本上读过的场景,不想今日有幸体会;神游至此,之前的辛苦和疲惫立刻烟消云散。
长时间盘踞在心头的困惑在此时一一找到了答案:我们的无眠是为了身后的亲人同胞能够睡得踏实,我们的忍耐是为了祖国的尊严能够不必忍耐;为了这些,值了!
郑则看了看手表,回到车上,微笑着拍了拍还在熟睡的班长:“班长,到点了,该起床了。”
山知道我,小河知道我
在抵达驻训点的第三天,郑则被连队安排担任全天警戒哨,负责连队生活区周围的安全警戒。驻训点定在深山,宿营地四周群山环绕,对面的山谷有一条小河流过。站岗的时光原本漫长而又枯燥。可当郑则长久伫立并凝视着四周的山河时,渐渐感到:未曾踏入军营时一直不曾注目的祖国山河,如今看来,竟是这样的可亲。
为配合保密需要,郑则在下连时已将手机上交。跟随部队集训期间,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更不会知道他在做什么。这样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曾一度让习惯了手机在身、短信不断的郑则非常不适应,而现在的场景,让他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句格言——“我无名国有名,以无名铸威名”。是啊,不需要认识我,不需要知道我,我们的青春,即将融进祖国的山河。
郑则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还有些不解;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只有他在岗亭中更加挺拔的军姿。
苦练打赢真本领
“全班注意!”随着班长的一声口令,全班迅速以战斗队形展开,并保持持枪跃进姿态。郑则也在队列中,动作还有些生疏的他,身影显得颇为引人注目,但这并不影响他跟随班内战士交替掩护,占领阵地的速度。这是连队在组织班、排战术的训练,并将在一段时间后向全旅展示连排防御科目的演习成果。
在练习科目期间,郑则经常利用操课休息的间隙,抓住机会向连队干部、班长们请教军事常识,学习武器的使用技巧和维护方法,了解连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现在,郑则的各类战术动作已是有模有样,若不是领章挂着一道杠,恐怕不会有人能想到,他才是一名二年级的学员。
由于平时的优异表现,班长推荐郑则参加了连队负责的面向全旅展示的连防御科目的演习,并为郑则配发了对讲机,让他担任连侦查引导员,负责敌情观察与命令传达:“连长同志,发现敌侦察机两架,正向我阵地纵深方向飞来!”“全连注意!遮挡发光器材,迅速进入隐蔽部!”连长迅速做出了回复。
“营长同志,敌坦克已冲破我第一道堑壕,请求营火力队支援!”“标尺1000,向右20,四发齐速射,放!”“营长同志,敌坦克已被全部摧毁!” “营长同志,敌人凭借炮火支援,依靠机械化装备优势,接连攻陷我第一、二道堑壕,我部被迫进入工事组织防御!”营长回复:“全体注意,向第一道堑壕发起反冲击,夺回失去阵地!”。
在听到营长下达反冲锋的命令后,郑则第一个冲出工事,在火力掩护下,与班内同志一起发起反冲锋,夺回了失去的壕沟和封锁区,迫使敌人撤退,圆满的完成了连防御科目的演习。演习结束后,郑则的表现赢得了连队干部战士的一致赞许,还被连队评选为当月的优秀战士。
当然,郑则明白,这些小小的成绩和基础的军事技能远不足以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但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素质的养成全靠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战场上的胜利,也正是依靠着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反复训练的纯熟技能。
爱在军营,难以离开
不知不觉中,集训已接近了尾声,听到教导员传达的国防生学员即将返校的消息后,郑则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在这里,他已习惯了每天用震耳欲聋的呼号声迎接共和国的第一缕阳光,习惯了在满天繁星下站岗的坚定;他舍不得脱下那身被汗水多次浸透的迷彩,更舍不得在悠扬的军号中安然入睡的那份踏实。
短暂的惆怅后,郑则又恢复了奕奕的神采,因为他明白: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作为国防生学员,学校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军营中铁与火的磨练缺一不可;同时,郑则也相信,当再次踏进这片热血军营时,他一定向着成为真正的共和国军官又迈进了一步。
在登上返程的大巴时,营区内的大喇叭正播放着《强军战歌》,郑则不禁跟随旋律小声清唱了起来“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链接:http://www.mod.gov.cn/cadets/2014-04/01/content_4501585.htm
更多有关"连队,班长,战士,营长,战士们"的文章请点击进入烟台大学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