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出席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4月25日至26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皖西学院副院长张穗萌和来自20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企业的企业家,近200所高校的书记、校长,部分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德国、英国、芬兰、印度、荷兰、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近500名代表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旨在通过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参与的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支持地方高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探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理人才结构。论坛分主场报告、分论坛报告嘉宾演讲,论坛交流等形式,开设11个分论坛。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来自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国外高校的20位领导和专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43位嘉宾分别在11分论坛作主题演讲。论坛围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国际经验”、“行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共赢”、“新工业革命的挑战与教育战略”等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论坛还专门举办了地方政府领导与高校对话活动。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发表主题演讲,她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针对如何深化产教融合,鲁昕希望学校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的目标,将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为学习者创造价值作为转型发展的评价标准,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她呼吁社会各界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转型发展这一教育改革的重大进程中来,为建设结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从安徽省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举措和取得成效等三个方面在主会场进行了交流发言。他指出,为全面破解地方高等教育趋同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安徽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应用性高等教育”这一区域性高等教育体系,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地方、支撑经济、引领发展”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引导高校优化结构、创新培养体制、改革培养模式、开放合作、加强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加强质量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促使地方高校初步实现由学术型高等教育向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
会议期间,张穗萌副院长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进一步发展、皖西学院转型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文/图 教务处)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简介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Industry & Education, IFIE)由教育部领导同志倡议,设立于2014年,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主办,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为支持单位的非官方论坛。论坛为教育改革而生,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结构。据悉,论坛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春季、秋季召开两次,广泛邀请有关中外政府、教育界、企业界、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媒体参加。论坛将按照常设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力争办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论坛官网http://www.iffie.net和工作网站http://www.zmdforum.cn/)
更多有关"转型,高校,论坛,发展,高等教育"的文章请点击进入皖西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