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政策漏洞被频钻 是学生被逼急还是政策门槛高?
日前,内蒙古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内蒙古招办”)发文,又取消了2名弄虚作假考生录取资格。
该报道称,高考结束后,内蒙古招办陆续接到举报,反映部分考生通过资格造假获取在自治区参加普通高考的资格。
经过自治区和相关盟市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核实,又确认2名考生提供虚假信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教育部第36号令),决定给予该2名考生取消高考考试成绩及录取资格的处理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自高考成绩公布以来,内蒙古招办已3次发文取消资格造假考生录取资格,目前该地区已有13名考生被取消报名资格、录取资格或高考成绩。
6月20日,据报道,内蒙古各盟市招生考试委员会近日对辖区内被举报的涉嫌“高考移民”考生开展了深入核查,发现部分考生通过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手段获得内蒙古高考报名资格。内蒙古招办决定取消8名考生报名资格,已经参加高考的,取消高考成绩。
7月13日报道,内蒙古招办当天公布消息称,又有3名弄虚作假考生2015年高考考试成绩及录取资格被取消。
上述报道还提到,13日被取消录取资格的3名考生属于内蒙古第四批被查实的“高考移民”。高考成绩公布前,内蒙古今年已查实“高考移民”1504人,包括高考前清退1465人,考试期间查实39人。
近年来,许多省份的人员通过种种渠道将全家户口迁入内蒙古,子女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学业水平考试期间来内蒙古参加考试,考完又返回原籍上学。属于“高考移民”的考生一方面在原籍享受优质的高中教育,一方面来参与招生计划的竞争,挤占国家分配给内蒙古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某媒体今年6月曾详细报道多名河北官员将子女送往内蒙古参加高考,被查出后报考资格被取消的案例。
另据披露,内蒙古方面今年5月向河北省纪委发出的《关于商请查处河北省公职人员组织参与高考移民的函》中称,1300多名持外省身份证考生的父母,相当一部分是河北省公职人员,且列出183个家长的所在单位。
名单显示,这些家长的供职单位包括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师范大学、唐山市第一中学、唐山市税务局、滦南县人大、固安县中医院、宣化县财政局、秦皇岛市环保局、邯郸市政协、张家口市交通局、承德市司法局等。
据7月24日报道,内蒙古招办副主任阿拉塔就此事表示,内蒙古招办将继续接受对高考移民的举报,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被举报的涉嫌违规考生进行全覆盖排查。目前仍有一些相关线索在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