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网站热传:《梧州学院贫困大学生:在蓝天上展翅翱翔的雄鹰》
梧州学院贫困大学生:在蓝天上展翅翱翔的雄鹰
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其他同学无忧无虑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半工半读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当其他同学享受着父母的供给吃穿无忧的时候,他们却已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自强不息,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奋图强,他们勤奋、节俭、感恩的优秀道德品质好似大海中一盏明亮的灯塔,不但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也在无形之中影响和感染着周边的同学,他们的名字叫“大学贫困生”。
今天,笔者来到梧州学院,带着大家走进几位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贫困生的生活,一起来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世界。
她,为了践行承诺,“痛”并快乐着
2012年1月6日对梁少敏来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这天上午,她来到中国银行梧州分行的柜台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顺利地办完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手续,把从银行贷到的四年学费共计15200元钱一次性还清,此时,离她大学毕业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
梁少敏是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8级的学生,来自钦州市的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在她读高中时去世了,哥哥在外打工,收入不高,生活也很困难,父亲以种田为生,农闲时帮人盖房子打零工,收入仅能养活父女二人。
读高中时,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大家都认为她能考上一本线,但是因为数学没有考好,结果分数只上了二本线。高考一结束,当别人都在家里放松的时候,她却只身一人来到了深圳进入工厂打工,就连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是同学帮她领的。因为她知道自己家里很穷,爸爸实在没钱供她上大学,亲戚们也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已不愿意再借钱,所以要想读书就得靠自己。那个暑假,她在学校准备开学时才赶回家,带着她挣到的1500元和父亲仅能给她的1000元迈出了家门。家里没钱,爸爸只能给我生活费。“我知道身上的这2500元钱不够交学费,我跟父亲说我去贷款,自己还学费。”在和笔者交谈的过程中她的语调始终显得很轻松。
来到学校,减去路费和一些生活用品的开销后,身上只有差不多2000元钱,而学费、住宿费、热水费和书费等加起来差不多要4800元,在交了1000多元的学费后她通过入学绿色通道申请了缓交学费,同时填写了助学贷款申请。2009年她获得银行的第一笔助学贷款3200元,以后三年每年都分别得到4000元助学贷款。在办理贷款的时候,班里有些男同学知道她贷了这么多钱后吃惊地问她:“你不怕还不了啊?”她说:“我家里没钱,肯定要贷这么多的,也应该能还上。”
为了完成大学学业,更为了遵守独自还贷的诺言,大一时她同时打了几份工。白天她在校内做保洁员,每月得200元钱,晚上她到酒楼端菜、倒茶,擦地板,每月差不多能得400元钱。大一、大二她都跑到深圳去打暑假工,每天在流水线前工作几个小时,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直到准备开学的时候才返校,每个暑假都能挣2000到3000元钱。大一到大三她每年都获得国家助学金,共5500元。大一寒假,学院还给她发了200元的返乡路费。这些钱,她除了在大二开学时为了学好专业知识而买了一台电脑和补交不足的学费外,她几乎都存了下来。
大一第一个学期,因为白天和晚上都要做工没时间复习,甚至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在外兼职,所以她的成绩一度排到班上倒数第五名,但在第二个学期,她便把总分咬到与第一名只相差20来分。大二时,她的兼职少了,只会在周末会和同学出去发发传单,补贴一下生活费,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也多了一些,这年她第一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就获得了通过。到大二全部课程结束时,她获得了学院三等奖学金,得到了800元奖金,此时她也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每个学期她(成绩排名第一的同学)的体育成绩都比我高10来分,大三我们没有体育课,我相信我能超过她,如果能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就差不多够还贷款了,拿到就还。”她说。
进入大三后,她的作息时间和其她同学一样,但白天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看书,晚上也很少留在宿舍用电脑,到教室去看2小时的书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到了晚上10点就离开教室回宿舍休息,“我觉得要超过第一名每晚看1、2个小时就足够了”她很自信的说。在问到她觉得在学习上最得意的地方时,她说是自己的学习比较有计划,自己决定的事情一般都能做到。正是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在大三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奖金5000元。
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事她一直没告诉过爸爸,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在5000元的奖学金打入了她的账户后,她向在外打工的要好的高中同学借了5千元钱,加上之前自己打工挣来的几千元,一次性把银行的助学贷款都给还了。“老师说过做人要讲诚信,如果在银行的诚信记录不好以后再贷款就困难,也会影响到学校给银行的印象”,“也是要实现我对爸爸的承诺,向其他人证明我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的大学学业”,在谈到为什么要决定提前还贷时她很平静地说。
还有一个学期即将毕业,回首这三年多的时间,她说,大学应该过得充实,不能无所事事、空虚无聊,虽然自己高考时没有考出好成绩,但梧州学院给了我很大帮助,很感谢老师平时的引导,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与很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她很感谢舍友们信任地推选她为“兰馨坊”宿舍的舍长,来自四面八方的她们虽然有时也像其她宿舍一样会为了几毛钱电费争执一番,但在荣誉面前她们却当仁不让,连续三年夺得学院“文明宿舍”称号,从“兰馨坊”中己诞生了四位优秀学生干部,3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及6名奖学金获得者,成为了学院的“星级”文明宿舍。笔者发现,她们的宿舍不仅有温馨的名字,还有自己的宿舍标志、舍歌,舍训和网页,俨然已成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小家庭”。
“今年我买了糖果回来给爷爷、奶奶。”身上没有钱,但每年春节回家时她都会给80多岁的爷爷、奶奶买糖果。“还买了一件羽绒服给爸爸”,当说到羽绒服的时候,她和笔者都笑了,她说,爸爸不舍得用她的钱,想让她把钱都花到自己的伙食上,当听到女儿花钱为自己买了新衣服后,便“骂”她浪费钱,说应该等她工作以后再买,她说现在买和以后工作了再买并不冲突,“爸爸才一面‘骂’着我,一面把衣服高兴的穿上”。
当问到她学习成绩这么好,想不想考研时,她说自己根本没有想过考研的事,因为家里太穷了,爸爸压力很大,自己想早点出去工作减轻爸爸的负担。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罗吉娟老师告诉笔者,像梁少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学院经常通过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感恩教育,去年举办了30场,梁少敏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系开展的“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教育活动之一,2011年全院有60名贫困生提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42.3万元。
他,身患截瘫,却在轮椅上收获生命的感动
梁文仁,家住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自幼因病高位截瘫无法行走。谈及舍友们在大学期间对他无微不至的帮助时,他说,只想对宿舍的七位兄弟简单地说一声“谢谢”,因为,说多了他会让这群兄弟觉得生疏。
2009年,梁文仁考入梧州学院,就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爸爸在他读高中时离世,妈妈一人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每天六点钟早早出门,晚上七、八点才回到家中,靠在市场里卖杂货养活家里的4个孩子。姐姐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主动辍学到广东打工,在他考上大学后,妹妹和弟弟也分别考上了大学和中专,家中的负担也便越发沉重。“若不是经济较好的三叔和姑姑接济我们,我们3人便不可能都上学读书。”梁文仁感激地说。
准备开学时,家住玉林市的二叔专程来到海南接他去大学报到,从儋州辗转经过玉林后,他们在9月中旬如期来到了梧州。出发前,大家都知道他能自己洗衣服、洗澡,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起居,但大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到学校以后的行动问题,怕没人扶他上下宿舍楼和教学楼。但在二叔陪着他的头3天时间里,他们便感受到了温暖,那颗悬着的心也渐渐的放了下来,因为从进学校的第一天起,便已有互不相识的同学从二叔的手中接过了轮椅的推手,帮忙着照顾他。
“既然是同班同学,那就是一家人,理应互相帮忙。”这是他的同学朴实而真挚的话语。
“为了给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我们特意挑选安排了舍友。”系党总支书记吴燕端说。
入学之初,辅导员韦翠兰向同学们询问有谁愿意和他同住一间宿舍时,班里很多同学主动向辅导员提出了申请,愿意主动担起照料他的重任。按照学校的安排,他们班的宿舍原本分配在A10宿舍楼二楼,为了方便他的日常生活,辅导员韦翠兰专门来到A9宿舍楼,与住在一楼的本系06级的大四学生商量,希望他们能调整到较远且条件较差的宿舍去,师兄们在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配合搬走了。让他感激的还有一件事情,刚开学时,系里拿出了1500元,同学们也捐出1500元,到市残联买回了一辆新轮椅,大家还跑了很多地方,给新轮椅装上了电动设备,在国庆节后不久送给了他,帮他解决出行问题。
让梁文仁感激的是他的7位舍友,他们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地推着他来回于宿舍和教室之间,默默地从背后温暖着他。平时,7位舍友帮他到食堂去打饭,回宿舍一起吃,甚至帮他洗衣服、晾衣服和收衣服。为了能准时上课,舍友们每天都会提前10分钟离开宿舍,一起推着他去教室、实验室。如果下了雨舍友们还会为他撑伞,哪怕自己会被淋湿。读大一时,学校的综合教学大楼还没有安装电梯,而他们上课的教室也不固定,有时要到6楼上课,而每次上楼都要4位舍友连人带车地提起轮椅的四个角,帮他一级级台阶地抬到教室。他说:“夏天的时候,每当他们把我抬到教室,我坐在轮椅上看着他们一个个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心里既觉得过意不去又很感动,真的很感谢这些身边的兄弟们!”
平时,舍友们也会带着他一起去逛街,有1位舍友负责帮他把轮椅折叠起来,照顾他坐上三轮车或者干脆打的,其他6位舍友则坐公车,约好了在热闹的中山路会合,然后一起逛街。他们宿舍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都喜欢唱歌,他们偶尔会也会来到学校附近的KTV一起high一下,每次30元,唱完了歌再一起去吃饭,唱歌和吃饭大家都是AA制。
在问及他会不会和舍友们闹别扭时,他说大家也有过不愉快的时候。有次大家就某个新闻事件发表意见的时候,各自意见不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大家在宿舍里都不说话了,搞得很尴尬。“虽然争吵后的那两天大家都不说话,但在出门的时候,他们还是都会帮着我。”他不好意思的说。他与班里的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平时班里的同学也都会主动地关心他。有时女同学会主动找他聊天,他也会说说笑话逗乐女同学。有一次,有位女同学和他QQ聊天知道他心里不高兴后,便约了其他系的另一位女老乡,两个女同学冒着雨为他撑伞,推着他到校外散心,中午的时候还专门请他到梧州的特色饮食店龙仔记吃了一餐竹笼饭。
求学路上,梁文仁有着常人无法预料的困难。大学期间,每年4700元的学费靠的是妈妈起早贪黑买东西和叔叔的接济,生活费则是靠他每年获得的3500元国家助学金和姑姑、姐姐给的补充。大一时,为了方便他学习专业知识,姑姑还帮他买了一台电脑。也正是带着对家人的这份理解,他用毅力坚持走着,他没有因为身体的不便而在学习上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让他印象深刻的是EDA技术这门课程,老师要求他们开发一个电子作品作为个人的课程成绩,他与一个同学组成一组,计划开发一个音乐盒,使音乐盒实现多首音乐间的切换和顺序播放、单曲播放的功能。因为行动的不便,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申请更多的实验时间,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宿舍进行作品的程序开发。当程序设计出来下载到试验箱运行后,仅是“嘀嘀”两声作响,没有发出预期的美妙音乐,这让他很气恼,又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继续查找问题,最终赶在老师进行作品验收时通过了。“虽然只得了87分,但在顺利通过验收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这是我学习这个专业以来开发出的第一个完整的作品。”他骄傲地说。
她,认真用好每一分钟,才会感到安心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当笔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打通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赵春丽的电话时,电话的另一头首先传来的是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曲,这首歌正好很恰当地唱出了这个喜爱学习、努力追求梦想的女孩的大学生活。
“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一等奖学金、学院三好学生、学院优秀团员”,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罗吉娟老师在介绍这位二级贫困生的情况。细细数来,她在校学习的2年半时间里竟“问鼎”了6项“大奖”,单是用奖学金就足以解决她的学费问题。
赵春丽的家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的一个农村,父母以种田为生,她上大一的时候,家中的妹妹和弟弟也在读书,爷爷奶奶也都还健在。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中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能升上重点大学,她却出人意料的考到了梧州学院。爸爸希望她不要浪费时间复读,告诉她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重点大学固然重要,但是在大学里锻炼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大学只是一个敲门砖,自己的未来还得靠自己。在爸爸的鼓励下,她没有复读,选择了南下的求学之路。
“爸爸妈妈在家里主要是种玉米,一年一收成,前年和去年还遇到了干旱,但是爸爸妈妈不管再辛苦也要供我上大学,如果学费不够他们就把牛和羊卖掉,生活费也尽量给足我,不让我有后顾之忧,他们常说,钱不是什么问题,钱是人挣的,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也过得好。”赵春丽很感谢父母对她的关爱,她说父母很开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他们都会尽量去满足儿女的要求,希望孩子们深造得越高越好,但却很少考虑自己。
“咱不管吃的怎样,穿得怎样,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这是爸爸经常跟她们说的话。“活出自己的样子”,春丽正是按照爸爸的这个要求认真地过好大学里的每一分钟。
她保持高中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洗漱好,吃完早餐就匆匆从A8宿舍楼赶到图书馆外的草坪去读英语。平时上课她认真听讲,只要没有课她就到图书馆去看书,有时会整个白天都待在图书馆。晚上7点多她会准时出现在图书馆,一直学习到10点钟才回宿舍。老师讲过的专业书,她几乎都得看几遍,如果不看过两遍她都会觉得不踏实。在图书馆她主要看课内的专业书,中午和晚上睡觉前她就在宿舍里看像《商界》一类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报纸、杂志,如果遇到了感兴趣的内容,她还会看得挺晚,有时看到凌晨1点多。舍友们知道她爱看书,经常是从图书馆借到书后都会问她要不要先看。她说:“挺忙的,每天抱着一堆书去图书馆过得很充实,觉得挺好的。中午比同学少睡10分钟,有时觉得挺困的,抱着书就睡着了,觉得特别安心。”
她说,自己这样努力学习并不完全是为了拿奖学金,而是因为自己喜爱学习,她认为作为学生就应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她说她喜欢自己的专业,认为这个专业很有挑战性,对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充满了兴趣。她说,去年妹妹中专毕业工作了,弟弟也度过了学徒阶段独立上岗,爸爸看到三个孩子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心里很满足,爸爸希望她继续深造,弟弟也开玩笑地说要赚钱供她读书,考研,成了她努力学习的一个新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辛勤付出让她在大一、大二连续两年摘得学院一等奖学金,大二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获得国家奖学金,所有奖学金加起来有15000元,她用这些奖学金支付了自己大二、大三的学费、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还解决了自己的部分生活费,同时,她还分别在大一和大二获得了学院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
学习成绩优异,但生活并非“三点一线”式的枯燥。2011年她按期转正成为工商管理系学生第二党支部的正式党员,在系里担任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宣传助理,帮系里搞活动、写策划、写总结、写新闻稿,她还参加了大学生笔者团,在本系举办的营销知识竞赛中她与一位舍友充分准备,经过专业知识考试、问答、抢答和实体推销等环节,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第一名。她说:“光学习,实践不强的话,就会觉得学来的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尽量去实践再去学习。”
学校给力,助推贫困大学生展翅翱翔
2011年,经过严格认定梧州学院有贫困生4810名,其中特困生662名,贫困生4148名。学院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按10%的比例拨出专项助困经费,全年累计拨款399.5万元;开通入学绿色通道,为3316名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交清学杂费的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缓交学费总金额1504万元;院做好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全年组织评选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合计1867.145万元;为学生提供院外勤工助学岗位约1000多个,院内勤工助学岗位1400多个。进一步完善了“奖、贷、助、补、减”的资助政策体系。
梧州学院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还延伸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如:明确规定学生食堂全年饭菜不涨价,确保学生基本生活质量不受市场物价上涨的影响;举办资助政策宣传展,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多种形式加强贫困生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优先安排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为特困生提供寒假回家路费;领导、老师和寒假留校的贫困生一起吃年夜饭,到宿舍看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老师结对落实贫困生就业工作,发放贫困生就业补助金等等。近日,从自治区教育厅传来好消息,梧州学院被评为“2011年度全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该院连续两年获得此项荣誉。
“雄鹰翱翔,回报蓝天以豪气;巨浪翻卷,回报碧海以壮阔……”这个特殊群体在感受着涓涓细流般的温暖,收获着大家庭里关爱的同时,也得到了教育,懂得了感恩和回报。
“在生活上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和关心,我永远忘不掉那些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让我懂得了人性的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大学生活学习的经历对我受益匪浅。我会深深地感激我的老师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更感谢我的母校给我的一切。以后,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在梧州学院第五届“阳光学子”颁奖晚会上,陈建杰作为“阳光学子”代表作了此番发言。(谭永军 韦德华)
网易网址:http://news.163.com/12/0301/17/7RHCPT7400014AEE.html
广西新闻网网址: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0301/newgx4f4f3a67-4755319.shtml
21CN新闻网址: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2/03/01/10997825.shtml
梧州红豆网、梧州门户网、
更多有关"梧州学院,奖学金,宿舍,爸爸,同学"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梧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