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与石景山区政府举行首都文化艺术学院签约仪式
7月12日上午,北京城市学院与石景山区政府隆重举行了合作建立首都文化艺术学院签约仪式。石景山区委书记荣华,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出席仪式并讲话。
首都文化艺术学院的建立,旨在重点培养文化艺术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办表演(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摄影、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事业管理(文化方向)4个本科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服装与舞台艺术)、音像技术(摄影摄像)、音像技术(影视方向)、影视灯光艺术(灯光工程)4个专科专业,今年9月份将迎来第一届学生。
去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北京城市学院积极主办并召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首都高等教育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人士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等教育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此后,在大量考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城市学院与石景山区政府积极接洽,充分协商,确立了培养北京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人才和现代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人才两个合作领域,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各方领导及文化界、教育界多位专家的支持下,双方合作进展顺利,终于迎来了首都文化艺术学院的签约仪式。
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签约仪式上讲话,他表示,北京城市学院与石景山区是为了首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走到了一起,签署了合作协议,达成了合作项目。他指出,北京城市学院之所以在2003年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是为了彰显为首都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着力于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服务五个领域为首都的建设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经过学校积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目前学校在城市文化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基础。在两万三千名在校生中,文化专业类的学生已经达到五千多名,涉及到艺术设计、动画、影视表演等多个专业,学校也拥有一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授和专家。
刘林校长表示,首都文化艺术学院建成后,北京城市学院准备采取“五个新”:一是新机制,即区校共建的新机制,石景山区管理为主,学校积极服务区里的发展建设。二是新领域,一方面是培养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是为首都特别是石景山区的文化企业、文化社区培养一线文化人才。三是实行新模式,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着力于培养人才,还要积极地把教育、科研、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模式上,采取师傅带徒弟、培养尖端人才的新的培养模式。四是实现新发展,即实现石景山区教育事业和城市学院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为双方都带来新的增长点。五是做出新贡献,不仅为石景山区的发展、北京市的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服务,还要为产业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做出新贡献,为石景山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百姓的文化权益保障以及文化生活的丰富做出新贡献。
刘林校长在讲话中对以荣华书记为首的石景山区区委、区政府、区各委办局给予北京城市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表示北京城市学院将竭尽所能,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五个新”努力办好首都文化艺术学院,与石景山区密切合作,共同创造首都文化教育的新品牌,为石景山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首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我们的新贡献。
石景山区委书记荣华对此次战略性的合作表示热烈祝贺,也对北京城市学院对石景山区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首都文化艺术学院的建立是双方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对首都的发展、对石景山地区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她指出,此次签约对石景山区意义重大,一方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推动石景山区的教育发展。荣华书记站在首都文化大发展的高度,站在石景山区区域全面转型的角度,就如何办好首都文化艺术学院提出了建议,并祝愿双方合作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北京城市学院越办越好!
仪式由石景山区委常委、副区长田利跃主持。石景山区教委主任叶向红首先介绍了建立首都文化艺术学院的背景及双方合作的情况,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冉楠与石景山区副区长杨东起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参加仪式的还有石景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文光,石景山区委办常务副主任杨茂文,石景山区政府办副主任刘威,以及石景山区教工委、教委、教育督导室主要领导,区委办、政府办及相关学校的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参加的还有党委副书记田培源,教务长胡丽琴,校长助理、校办主任王琳,党委宣传部部长贾咏梅,艺术学部主任王利民,表演学部副主任陈琳等。
更多有关"石景山区,北京,城市,文化,首都"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北京城市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