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催化青年艺术家成长 首届CAFAM未来展开幕
作为去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泛主题展”姊妹篇,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于2012年8月8日下午3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现场宾客观众云集。
策展缘由,在总策展人之一、副院长徐冰教授看来,“是因为我们发现这批1977年1月以后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带来的新现象和倾向,极大地区别于老一代艺术家和国外艺术家。他们颇具创造力,拥有全新的与当今时代发生关系的方式和创作方法。这源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实验性和全新的社会关系。他们是未来和世界艺术对话的生力军,其价值取向和需要完善的部分值得探讨”。总顾问、院长潘公凯教授强调,“学术性是这个展览的最大特色。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一个高等学府,不仅要呈现这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状态,更要对此进行梳理、研究、评估,由此形成的判断和总结将用于对教学理念和结构的调校。”
展览总顾问、院长潘公凯教授致辞;总策展人之一、副院长徐冰教授致辞
《美术艺术》主笔理查德?怀恩代表提名委员致辞;开幕式由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教授主持
参展艺术家代表焦朦发言;潘公凯院长与《美术艺术》主笔理查德?怀恩亲切交谈
为保障“CAFAM未来展”的学术性,展览组建了组委会、理事会、学术顾问团、提名委员会和策展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的成员(推荐人)由70多位全球重要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媒体和机构负责人构成。每位提名委员提名6名青年艺术家(提名委员只负责推荐艺术家,不承担策展工作)。由策展委员会根据展览主题和架构从被提名的青年艺术家中挑选出90位左右入选。
策展委员会对青年艺术家和作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分类和研究,并结合其现象、状态和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话题研究;同时,对艺术家艺术思维、行动、材料以及感官形式的差异性和生活状态进行归纳和总结;乃至对其中可能影响未来趋势的现象展开调查和分析;进而将展览对当代中国青年艺术的态度和立场,围绕着一种带有问题意识和侧重对未来把握的策展方式进行呈现。在这个意义上讲,展览本身已经超越以往的展览模式,它更像是一个“未来中国艺术趋势报告”。
除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司其职,在操作程序上确保“未来展”的学术质量之外,展览还组织了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相关学术活动。
95位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年艺术家,因在作品观念、方法、创造性、媒介控制能力、审美控制力等方面较具代表性和未来性,从300余位被提名者中入选,他们的作品被分别列入“自生长”、“自媒体”、“微抵抗”、“宅空间”、“浅生活”和“未知数”六个单元,这也是他们身上存在的显著特征。参展青年艺术家代表焦朦、也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致辞中说,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反映着我们对现实的回应和思考,“未来展”让我们得以冷静客观的看待自己、看待自己所在的群体状态、回顾自己以往作品的出处,进而思考未来的方向。“我现在非常喜欢艺术家这个称呼,因为它具有魔力,可以把生活中想做而不能做的实现,并展示给大家”。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将展至2012年9月6日(周四)。
展览现场一
展览现场二
展览现场三
展览现场四
展览现场五
宣传部郭丽/文
宣传部宋曼青/图
宣传部/编
2012年8月9日
更多有关"艺术家,展览,未来,提名,艺术"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