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杨叔子:个性化就是因材施教
9月21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级新生军训阅兵式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大陆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子展开交流。
文新社记者团: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您觉得要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杨叔子院士:我们不要一概否认填鸭,该填鸭还是要填鸭,为什么呢?基础知识要填鸭,基础知识都不行,那后来怎么学习呢,所以通过填鸭打好基础。等到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习的专业,对专业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了。
同时要正确地认识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提供个性的发展,不要妄自菲薄。中国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它的优点,中国教育有其特别之处。如果中国教育没有特点,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延续五千年,而且历史没有中断,有什么原因?无疑是文化的原因,所以没有优点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有问题,特别是教育,我看到我们有很多问题,我们需要改进,但是我们也要有志气。你看孔子,《论语》,孔子的教育跟我们每个人都不同。
文新社记者团:您觉得个性化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去因材施教吗?
杨叔子院士:个性化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在某方面表现得很一般,甚至有些白痴,但其他方面却很有特长。比如我们有个干部的子弟,在人文学院办事,很不聪明,但是他有一点了不起,问他学校里哪个人的电话号码,全记在脑子里,脱口而出。我真佩服,他就有这个天赋与才能。个性化教育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每个人的优势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要个性化地发展。
前不久我又重新看了一下《中庸》,前面三句话写得非常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把人的素质,把教育原理都阐述出来了。“天命之谓性”,老天给你的,爹妈给你的基因,就是你的本性。“率性之谓道”,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规范自己,而不是放纵本性。“修道之谓教”,即懂得去教育,这是规律,一定要懂文化,用规律去弄懂文化,就是通过教育去激发人的潜能,当然坏的潜能就不用了。
文新社记者团:那请问学校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呢?
杨叔子院士:我认为这个话是不确切的,应该讲教学是无止境的,学是无止境的。现在李培根将这个说法改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稍微好一点,国外也有这个讲法,学生最重要就是要有一颗“修习”的心,没有这份心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更多有关"填鸭,教育,之谓,学生,也有"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