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学习十八大精神巡礼(七) ——访电影电视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钱态

学习十八大精神巡礼(七) ——访电影电视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钱态

时间:06-05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充分发挥好南艺的综合优势

——访电影电视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钱态

学习十八大精神巡礼(七) ——访电影电视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钱态

  问:有人认为,南艺的影视戏剧人才培养与京沪地区院校相比有着天然的劣势。这是因为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的文化、经济中心,有着比较发达的影视产业,他们的毕业生所拥有的平台和机遇是其他地区高校所没有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些年涌现的名演员、名导演、名编剧多出自京沪。您是否认同这样的看法?您认为与兄弟院校相比,南艺影视的优势在哪?今后将如何放大这些优势?

  钱态:影视的问题不光是教育问题,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永远也解决不了的,就南京这个区域,不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前沿,要想以后能发展到与北京同步,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的,电影局也罢,所有跟文化有关系的重大机构都设在北京,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地区很难与其抗衡。即使在美国,影视产业也主要是集中在洛杉矶地区。此外,北京也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戏剧影视方面的人才。因为在北京可以寻找到更好的机会,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影视人才都涌向北京,实际上我们江苏也去了不少,优秀的演员和导演都在北京发展,他们能在北京可向全国辐射,并向国际发展。我们毕业生很多也在北京发展。地域的问题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要与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等“国”字头学校相抗衡,我们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调整心态,找准定位,牢牢树立起南艺影视在全国省一级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完全参照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才培养标准,我们的毕业生目前还应主要定位于省级和市级的电视台、广播台或文化团体。当然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上,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

  提到优势,就是我们的综合性。我们综合的机制没有运用好,学校有太多的教学部门,很多相近或相同的专业没有做好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整合。我们说综合,不能只是学校层面的综合,更重要的是我们二级学院要综合,相比单科院校,本来我们就没有优势,还要再将教学单位完全分割开来,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协作,力量就更分散了。例如舞台美术设计,就要和设计学院教学综合起来。传媒的编导专业和我们这边的编、导、演专业,我认为是可以结合得更加好的。像音乐学院和流行音乐学院很多也是相通的,学习古典音乐的学生也要关注流行,学习流行的受古典音乐的规范教育也无疑会更利于他专业能力的提升。像学导演的,学表演的学生,都应该学学美术,而不仅仅是去美术馆看看画,而学校目前各二级学院都存在背靠背各自为战的状况,很难发挥综合优势。影视学院也在尝试进行突破,如舞美专业大一就先放到设计学院学一年,设计学院的模特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来我们这里学表演。这样一来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很有好处,二来学生综合能力强了,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可以更好的面对社会的需要。在影视学院内部,表、导、演这三个专业教学也是相互融合的,比如你看到一部好的小说,你可以把它改成一个戏剧作品,并搬上舞台拍成短片,这就需要同时具备戏剧文学、表演和导演的知识。台湾的大学比我们先进,他们大一大二的戏文和表导演专业都是在一起学的,过了大二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老师的推荐选择专业方向。你可以想象,越是高度专业化,以后就业的路子就越窄。面对高等学校的就业难题,我们的综合性要发挥到最大的优势。

  问:从传统的好莱坞电影、百老汇歌剧,到近些年十分火爆的英剧、美剧,西方国家在全球影视戏剧产业中一直占据着无可争辩的话语权,造成这一格局的原因除了资本、技术外,人才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您认为,在西方影视戏剧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影视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有何措施和打算?

  钱态:中国的教育同西方最大的差别在于体制,我们的戏剧影视教育在训练内容方面和国外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训练手段、方法和实践的比例。我们不是开放式的教育,学生实践活动的轨道还不通畅。特别是本科教育,必须是一种开放式教育,要加强实践锻炼,学校要积极打造学生实践的平台,如果你不是开放性教育,对我们学生的训练就是有限的。像国外的学校,给学生安排一台剧,整个学校都是他的道具和舞台,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的机制则相对比较僵硬,文化基础课比例又比较大,实践比例非常小,拍个小剧,会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去完成。例如在播音主持专业上,老师是尽力的,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电台来招聘就反映说,我们能不能找一些在音质上、语言表达上有所变化的学生,但我们也不知道电台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也会不定期请一些电台的主持人来讲课,当然这也是有限的,竞争压力很大,但又不能盲目去改革,在教育体制的框架下,改革的难度很大。

  对于国际交流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一批批的老师,去国外进行学习,也有学生在那里。国外的学校也会来这里招生,现在这条路是畅通的。

  英国是戏剧教育的老牌国家,影视学院和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东十五戏剧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我们有老师在那攻读硕士学位,也有学生去留学,也会定期邀请他们的专家教授来讲学,目前已有包括东十五戏剧学院院长在内的三位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给影视学院的师生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

  下一步我们将把俄罗斯、美国以及日本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俄罗斯的戏剧教育,包括它后来的电影都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在苏联解体以后有些滑落,但俄罗斯的戏剧基础教育和电影基础教育还是相当出色的。美国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的表演训练和导演训练都做得很出色,市场运作方面更是强项,好莱坞的大制片人都到他们的学校任教,他们的制片人专业教学很值得我们去学。前一段时间,美国好莱坞的母公司环球集团准备投资200万美金,有意和我们联合在南京开办影视培训基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合作并没有实现,但也体现了他们对南艺的重视。日本是亚洲地区的交流中心。应该说在亚洲地区,日本的影视戏剧还是很值得一谈的。我们的要点是,同英国进一步着重加强影视戏剧理论及教学方面的交流。俄罗斯我们也已经做了铺垫,准备在下半年去趟俄罗斯,跟他们联手做几个合作交流的项目;美国我们更看重在制片人和导演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在这一块的力量还是有些弱,如果我们能引进一些美国的教学理念的话,这必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问:近年来,影视学院在理论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少收获,前段时间,首届两岸三地民国电影高端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成功举行,这也凸显出南艺影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力。您认为,今后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学院的科研实力?

  钱态:第一,学科建设和科研要注重自己特色,不可能完全复制北京电影学院的模式。当下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影视学院的特色,下半年,我们准备邀请全国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建设把把脉。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抓学科和科研建设?我们应打开大门,让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学者帮助我们出谋划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南京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学科取得了全国排名第八的好成绩,这都是过去努力的结果,也只属于过去,现在的一级学科建设和原来完全不同,我们必须整合专业资源,和传媒等专业形成合力,一两个指头出拳没有力量,握成一个拳头才能形成优势。第二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目前影视学院在表导演、播音主持、影视理论方面都有一定的学科和科研基础,最缺的就是戏剧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戏剧是学科的鼻祖,是基础,所以现在把戏剧和影视分开是不对的,没有戏剧就没有影视,在戏剧这一块,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既然是戏剧影视学,戏剧就不能落下,不然整个学科就落下来了。第三,要争取国家科研项目,扩大省级科研项目。我个人最遗憾的就是目前我们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今后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申报力度。最后就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践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目前我们有一个江苏省影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于资金投入比较少,设备更是奇缺,像德国阿莱的摄像机,机器买了,镜头都没钱配。现在电视台的演播室很多都是全息的,手一点就可以播了,因为实验室建设不到位,我们的师生接触不到,但是我们也要建,哪怕小一点也好。今后我们的关键就是围绕省级实验室建设,不断提升我们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

  问:从我们对各二级学院院长的采访来看,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家普遍关注一个问题,您认为影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主要面临着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钱态:师资队伍建设我们现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新建的学院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师资结构不完整,梯队没有形成。我们现在也在不断的改进,现在的年轻教师也很努力,从去年开始,教师的研究生比例已经达到100%。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在完善。第二个问题也是全校各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近年来我们通过招聘引进的年轻教师缺乏真正的科研成果和创作、实践经验。如果一个老师自己都没有演过什么戏,没编过什么剧本,也没有在电视台当过主持人,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在课堂里怎么指导学生,学生也不服气。此外,有的应聘者还存在专业学习不连贯的问题,比如有可能本科研究生学的化工,博士读了个电影学,来应聘艺术类教师岗,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多人才选拨上的困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一是老带新,通过老教师的指导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二是把教师送出去培养,从2010年开始,学院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送两到三名教师分别到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一流院校进修来提高表演、舞美、导演等方面的教学能力。此外,我们还创造条件送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学习,比如去读个研究生学历,或者跟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等等。

  高层次人才引进也是我们迫不及待的解决的难题,引进中青年当中的骨干和高层次人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目前主要是因为学校的配套政策还不到位,难以形成真正的吸引力或者说是诱惑力,引进高端人才,不是靠我们个人情面去和别人谈,学校还是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生活待遇和科研经费,希望能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学科留人,吸引更多的优秀高端人才加入到我们的教学、科研和创作队伍,不断提升学科的影响力。

  问:在本学期初召开的影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上,校党委米如群书记对影视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认为,精品创作依然是我们的一块短板,并希望学院要寻找合适的选题,加大力度鼓励师生多创作一些有分量的原创剧目。对此,影视学院有何打算?

  钱态:目前影视学院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小创作方面,也在全国获了不少金奖,如《一个岛、一个兵》、《特种兵轶事》等均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2005年的《“人民公敌”事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目前总体来说,大的创作基本没有,由于影视剧投入过大,以后的创作方向基本以舞台剧为主。要做好创作工作,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除学校设立创作基金外,二级学院也要设立创作基金进行同步配套;其次创作成果也要与职称、考核和评奖等相挂钩。再者要有选择地组织创作人员攻关,可以从校外邀请好的有经验的创作人员加入,帮助提升南京艺术学院创作队伍的创作经验和能力;第四,学校研究院应设立专门的校级戏剧影视创作工作室,设立专兼职创作人员。现在教师本身课程量也大,非常忙,不能让他停课来搞创作。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以上几点措施,再加上我们的老师的创作热情,一定能提升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力,出一些的精品、佳品。(宣传部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更多有关"影视,戏剧,创作,学院,北京"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南京艺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南京艺术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