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黄山学院暑期“三下乡”“四式”新路见成效

黄山学院暑期“三下乡”“四式”新路见成效

时间:09-20 来源:黄山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2013年黄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以往经验,推陈出新,创造性的走出“群众式、复合式、合作式、全员式”新路子,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群众式:群众路线教育融进“三下乡” 

 

        架天线,接地气,连心桥。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正值中央启动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大背景,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及时做出反应,要求全校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实践,迈向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劳动,同吃住,培养基层情怀,增强群众观点。
  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不拘束在象牙塔里,他们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了解社会的发展,感知时代的脉搏。文学、旅游、教科、思政等团总支实践队先后组织1000多名实践队员深入农村乡镇,结合“中国梦”主题、群众路线教育主题,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开展宣讲、调研、访谈。围绕农村环境保护、农业增产增收、打工子女教育问题等,与当地群众拉家常、谈体会,一方面给老百姓传递政策与形势,一方面听取群众对经济发展、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幸福指数、满意度调查,形成文字记录、实践报告600余篇。在徽州区,实践团队还根据当地旅委等有关部门的建议,带着项目和课题,深入灵山景区、丰乐社区与当地游客和党员群众面对面,开展访谈和调研。这种方式首先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缘、有平台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我们之所以选择到农村乡镇开展暑假‘三下乡’活动,是想通过活动的形式,把同学们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当地的群众。”校团委叶继发说。
  徽州区团委书记甘洪圣说,“三下乡”结合群众路线教育主题,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党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密切了城市与乡村、高校与地方、学生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黄山学院暑期“三下乡”“四式”新路见成效

开展“中国梦”调研活动


复合式:“地方需求+专业优势”做实“三下乡”

 

  为了力戒形式主义,强化实用价值,把实践做到实处,围绕“当地需要什么”, “当地还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这几个问题,团委牵头有关团总支、学生会先后3次与当地徽州区组织、共青团、旅游等部门互动磋商,寻求项目的最佳结合点。按照“地方需求+专业优势”的模式 ,跨院部、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围绕徽州区旅游资源与旅游满意度、十八大精神与美好乡村建设宣讲、爱心支教3个项目开展活动,设置了旅游微电影拍摄、游客满意度之神秘游客、大学生十八大精神与美好乡村建设宣讲团、“留守儿童暑期总动员”4个小组。尝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展示徽州区旅游资源,以神秘游客身份进入区内各景点,开展徽州区旅游满意度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徽州区旅游发展献言进策。同时,走村进户,宣讲十八大精神与美好乡村建设,送文化下乡,教授居民广场舞,开展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为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中国青年报》予以报道,称黄山学院联合徽州区今年暑假开展的“中国梦?浪漫红”徽州区复合型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对传统“三下乡”的结构性调整,不仅让同学们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拓展了校地合作新空间。 
  计划赶不上变化,团队还未启动,就得知活动主战场徽州区6月30日遭遇百年不遇洪灾,学校领导命令“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改变既定的安排,变“服务团”为“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徽州区呈坎镇,支援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黄山学院大学生情牵灾区,支援灾区的积极行动和不怕苦累的顽强毅力感动当地干部群众,中国青年报、安徽卫视、黄山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现场采访。
  校党委书记徐成钢在慰问“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时指出,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紧扣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及徽州区的地域特色,主题有新意;活动形式较以往更丰富,更贴近徽州区的发展,内容很充实。他强调,广大青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的殷切期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黄山学院暑期“三下乡”“四式”新路见成效

 “三下乡”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呈坎救灾


合作式——“请进来+走出去”拓宽三下乡

 

  情注两岸,青年同行。为增进两岸青少年友谊,促进两岸文化交流,黄山学院继2011年首次启动与台湾大学生社区服务夏令营活动之后,今年,团委、外事办共同组队再次启动两岸志愿者文化服务夏令营,在全校公开遴选7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服务团,赴台湾开展为期11天的服务与交流活动。
  本届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在台湾敏惠医学护理专科学校举行的“急救夏令营”活动、台湾实践大学的参访活动以及在彰化二水家政服务中心进行的社区关怀老人服务活动组成。活动中,黄山学院志愿者组织编排的文艺节目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好评:展示徽州文化的《琴舞书画》,表现安徽地方特色的黄梅戏教学,热力四射的广场舞《最炫民族风》,还有充满浓郁台湾风情的《高山情》。活动后很多志愿者与当地居民依依不舍,相互拥抱,浓浓的同胞之情在这里蔓延。
  活动期间,同学们还领略了台湾地理风貌、人文景观以及了解了安徽与台湾之间的历史渊源,两岸志愿者服务团的同学们心手相连,团结协作,在酷暑中磨练意志,将志愿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志愿者万青青同学在赴台交流实践日记中这样写到,“赴台交流实践,体验的是风情,收获的是情谊,碰撞的是思维,我将会一生珍藏。”
  院长汪建利在两岸文化夏令营启动仪式上指出,学校向来重视与国际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学校与台湾实践大学成功开展过多次交流互访的活动,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大学生身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岸大学生社区服务志工团的成员们在活动中开拓眼界,全面发展,机遇宝贵,希望队员“理论走下书本,实践开拓视野”。 

 

黄山学院暑期“三下乡”“四式”新路见成效

两岸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为台湾社区老人按摩


全员式——大学生家乡计划覆盖“三下乡”

 
  校党委副书记叶军在“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上指出,社会实践活动要力戒形式主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有平台,真正实现服务地方和人才培养双赢。
  如何让社会实践活动变“菁英式”“俱乐部式”为“全员式”“全覆盖”,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能力提升、素质拓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鼓励全校大学生到家乡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黄山学院自2011年首次创造性的实施千名大学生家乡计划就是黄山学院这项工作走出困境迈开的新步子,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的原则,招募一千名左右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到自己家乡或附近村(社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小学教师,服务期限为1个月。
  今年在以往的基础上,倡议大学生面向社会积极投身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拓展了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利用当地有利的实践资源,深化拓宽实践载体,实现志愿服务全员覆盖。在组织活动中,力求安排学生深入到基层,有效组织返乡大学生用所学知识、技能深入开展服务家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形成个人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文章400余篇,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全员氛围,他们用当代大学生青春热情参与家乡发展建设,传递青春正能量,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力量。今年暑期,团委还联合市红十字会,发动广大学生立足当地群众,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873份,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市红会。 

 

黄山学院暑期“三下乡”“四式”新路见成效

大学生家乡计划——义务电脑维修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接触基层和在基层学以致用的一个广阔舞台,是理论联系实际,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带着满腔的热血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走进群众中,在这里他们躬行实践、挥洒汗水,把青春与激情奉献给劳动人民,把温暖与快乐带进千家万户。


更多有关"徽州,活动,大学生,黄山,三下乡"的文章请点击进入黄山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黄山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黄山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