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时间:11-16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这些老朋友都远去了,好久没见到他们了,可是今天在这里又见到了他们,我很激动……”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女士在参观校史陈列时动情地说。


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今天开幕,正式迎接中央美术学院亲友,展板前,黄发垂髫、鹤发童颜再次与老一辈艺术家、老朋友面对面。一部70米展线的校史陈列,浓缩了95年历史,激发了中央美术学院人共有的情怀。


周令钊、詹建俊、侯一民、靳尚谊、杨先让等老一辈艺术家、老校友齐聚展厅,参观校史陈列,追怀历史的脚步。周令钊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很高兴能参加95周年校庆,我今年也95岁了。”詹建俊先生谈道,“在这个展览中,我不仅见到了跟我年纪相仿的同辈人,还见到了比我还年长的老师辈的人。”靳尚谊先生在展板前向年轻人交流着他所经历的的中央美术学院故事。


许多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先生、老校友在观看学校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也在寻找着自己的故事和身影,展览所呈现的内容也唤起了老先生们对往事的回忆。无论是当时学校的教学环境、还是留存的历史文件,都仿佛带着大家一同回到了各自的青葱岁月,回到了在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往日时光。杨先让先生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怀念我们的周总理》时,讲述起当年创作这幅作品的情景。他讲到,当时为了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他比照《人民日报》发表过的一张周总理照片进行创作,仅用十天就完成了这幅作品,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热烈反响,很快被抢购一空。


展厅也成为了老校友们相聚、叙旧的场所,大家仔细品味着展览的图片和展品,分享着求学往事和昔日情怀,这些记忆浸透着对中央美术学院历史的感怀。通过校史,他们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光影,也看到了中央美术学院传统的延续。对于很多年轻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次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校史陈列不仅让大家认识了中央美术学院近百年的演变历程,也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大师、经典名作和历史成就有了更为清晰而深刻的理解,更加唤起了中央美术学院年轻学子内心的自豪感。有了校史陈列他们也多了一次与中央美术学院传统,与老一辈艺术家“对话”的机会。


95年的发展与兴衰,我们在这里培育了一代代艺术大师,在这里创作了不朽的经典作品。95年校史的呈现,不仅展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也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迁,书写了我们与民族同成长、为中国造型的奋斗史。


在展厅中央由潘公凯院长题写的校训“尽精微致广大”,为徐悲鸿先生于建院初期从《中庸》所选取,这种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学精神与品质。正如周令钊先生所言,“中央美术学院的精神就是从精微到广大。精微,反映在严格的课堂教学上,重视基础;广大,走出象牙塔,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赵晶谭浩源尹冉旭/文
宣传部宋曼青/图
2013年10月18日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在这里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开幕侧记

更多有关"校史,中央美术学院,陈列,历史,在这里"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