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教育新闻网》:“适度放手”是大学生科创成功的重要秘诀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教育新闻网》报道上海电力学院学子科创活动,文章如下:
日前,上海电力学院能源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一种智能型干湿垃圾分离及脱水处理一体化街道垃圾桶。该项目入围第六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决赛,并荣获二等奖。这已经不是该学院第一次获此殊荣,他们保持着连续6年参赛,5次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骄人战绩。是什么让一个二本院校一个普通学院的大学生科创工作如此具有生机和活力呢?笔者了解到其成功的奥秘在于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代之以案例式、讨论式、调研式的教学方法,节能减排学生创新基地对全校学生开放,一年两次向学生征集创新课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给予他们自主管理的权力和空间,并着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概而言之是适度放手的科创教育模式。
第五届节能减排竞赛总决赛二等奖获得者黄明海同学告诉笔者,自己从本科二年级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在科创攻关中,团队成员经常会忘记时间,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通宵学习。就在比赛前的半个月中,为了让作品的性能更好更完善,团队连续通宵奋战,吃饭、睡觉全都在实验室。他话语中的那份激动、兴奋和执著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课堂习惯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大学生科创也不能逃开魔咒,教师而非学生成为了大学生科创的责任主体,有计划的精英选拔模式,扼杀了太多大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大学生科技创新百花齐放、长盛不衰的胜景无法实现。事实证明,在很多领域中,自下而上的激发模式比从上而下的命令模式更具生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也不能例外。创新不是一种指标和任务,而是人类内心深处涌动的一种自然力,最富有激情的大学生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将这股激情释放出来,而不是被一种无形的锁扣给牢牢压制。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做到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在激励和适度放手的实践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呈现出可持续的增长。
空间的大小决定发展的高度,一个既适度放手,又有教师在旁支撑的大学生科创模式才是大学生们自发和愉悦创新的基石。希望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成功模式能给其他高校一些启迪。
宣传部 供稿
更多有关"大学生,模式,学院,上海,学生"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上海电力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