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文汇报》报道在上海电力学院召开的2013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文汇报》报道在上海电力学院召开的2013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时间:12-09 来源:上海电力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11月25日《文汇报》刊文《专家把脉我国新能源电动车发展瓶颈 缺乏集成创新意识成“拦路虎”》,报道在上海电力学院召开的2013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文章如下:
  (记者张鹏)“面对传统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新能源电动车在国内有很大发展前景。除了电动车要突破提高电池寿命、续行时间等技术难关外,还需要电力回收、公交系统等技术配套。但缺乏集成创新意识,使电动车实用变得困难重重。”日前在上海电力学院举行的2013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上,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这样介绍。
  赵东元举例,湖北省有一种用磷酸铁铝电池蓄能的新能源电动车技术已经成熟,充电6个小时就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奔驰200公里,但拿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却“不灵光”——充满电后,电动公交车行走里程还不到70公里。这是因为公交车在城市中行驶时,频繁刹车耗费了许多电能,阻碍了新能源电动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
  他认为,如果能将汽车刹车时产生的能量很好储存并应用,那么新能源电动车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就又迈进了一步。实际上,这种技术的集成在美国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美国的电动车中就有良好的能量回收辅助系统,可以将在下坡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这就有效延长了电动车的行驶里程。
  在赵东元看来,面对传统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发展新能源电动车是必然趋势,且国内汽车保有量还有很大空间。“类似美国电动车中能量回收的电池辅助系统是一种集成创新产业,我们除了要学习人家的技术,还要从观念上学会合作。”
                                     宣传部 供稿


更多有关"电动车,新能源,技术,里程,能源"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上海电力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上海电力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上海电力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