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惠州学院专家学者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
排除阻力警惕口号式选择式改革
惠州学院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日前召开,该学院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和分享了学习感受及体会。
谈改革 《决定》是中国改革总地图
“全会通过的《决定》,可以说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一份中国改革总地图,大家可以在《决定》中找到改革目标、路径和定位。”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杨海涛认为,此次三中全会中央决策内容发生重要变化,由过去的原则性改为操作性,由原来的宏观性改为具体性。同时,其系列综合改革表述中,都突出民生这条主线,中央始终关注民生,关心民众切身利益。他表示,惠州学院将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参与惠州对全会精神的宣讲、研究和解读。同时,全校教职员工将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大胆改革,快速推进学院各方面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激发活力、动力,排除各种阻力。”该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罗恢远认为,要争取全面深化改革的胜利,需处理好五个关系,即: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的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吴恒亮认为,今后改革的关键是“分好蛋糕”,但继续“做大蛋糕”仍是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发展,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突破传统理论观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博士张闯认为,要改革,但不能冒进,改革要稳民心,但不能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因此改革要警惕空话不落地式的“口号改革”,警惕选择性的“选择改革”,警惕地方政府阳奉阴违式的“软抵改革”,警惕既得利益者乱中求利的“求利改革”。
谈市场 “鸟笼经济”将转向“丛林经济”
全会公报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张敏说,这意味着今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会减少,中国经济将逐步从“鸟笼经济”向“丛林经济”转变,就是要突破鸟笼的局限,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自由和弹性的空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将从依靠政府喂养的增长方式,向政府激励的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她认为,要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为深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新模式,形成新的增长极;要积极转变贸易、投资发展方式,提高“走出去”的水平;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真正依靠公平的市场竞争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曹仓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谈教育 教育与其他领域改革要协调
在英语如何退出“统考”的方案尚无定论的同时,“数学该不该滚出高考”如今又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对此,数学系主任、教授潘庆年认为,应深刻反思数学不受欢迎的原因,探索高考数学命题类型的改革,增加一些开放性、应用性、趣味性的题目。同时,数学教学也要改革,要重视数学思维的教学,不能忽略发现定理的丰富的数学思维过程和宏观把握。
全会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电子科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曹建忠认为,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方面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教育改革要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步,协调发展,而新的全面改革则应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
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柴静认为,惠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市场(社会需求)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谈创新 应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该院审计处处长、教授刘薰词认为,学院应通过顶层设计,将相关的创新资源协调起来,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同时,要利用人才等优势和企业为学院提供的平台,推进各方力量深度融合,带动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双平台建设”的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充分发挥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淡化单纯以SCI论文和获奖论英雄的状况。”该院科研处处长、教授蔡昭权说,建议政府建立一个研发、推广、应用等环节的制度化激励机制,使政府、市场、高校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与高校对接创新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成果转化。
电子科学系副主任、博士魏晓慧认为,科技工作者必须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推动产学研结合,努力把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统筹 本报记者袁 畅)
(采写 本报记者袁 畅 谢佳洛 通讯员胡 萍 钟 晖)
来源:《惠州日报》2013.年11月27日A3版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31127/A3/3/
更多有关"改革,创新,惠州,学院,政府"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