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大讲堂之四十三】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来惠州学院讲学
本网讯 12月2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减灾专家周福霖教授莅临惠州学院作“工程结构抗震、隔震、减震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术讲座,讲座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进行。惠州市地震局、住房与规划建设局、代建局、惠城区科技局相关同志及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刘国栋副院长主持,院党委书记杨海涛教授亲临会场聆听讲座。
讲座中,周福霖院士根据其长期研究和工程实践,用大量的文献图片资料与视频,介绍了我国工程结构防震减灾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结合日本东海311地震及中国唐山、汶川、芦山地震的震害调查,以及我们熟知的广州电视塔、山西古塔、南疆铁路布谷孜铁路桥等建筑和桥梁,从“地震对人类的威胁、对策和教训”、“结构抗震技术发展和防震减灾新要求”、“结构隔震技术发展应用及地震考验”、“结构减震技术发展应用”、“结构混合控制技术发展应用”等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周福霖院士告诉我们,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大地震多数发生在低烈度区,让人意想不到。因此在设防时,既要满足按烈度设防的要求,更要着重于防御突发性超烈度大震。建筑设计应采用有效而成熟的结构隔震、减震及控制新技术。周院士详细介绍了这些防震减灾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范围,提出对建筑物进行隔震和减震控制的新思路。通过系列图片、视频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指出房屋隔震技术可使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对房屋的损害减少60%,房屋的安全度也比普通房屋高4倍以上。此外,周院士还对层间隔震、混合隔震以及在广州塔成功应用的混合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
报告内容深入浅出,严谨精确,尽显大家风范。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周福霖院士自始至终始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地讲课,听众也始终专心致志听讲、认真记笔记,每到精彩处,观众还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周福霖院士还和在座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在互动环节中,土木系邓寿昌教授就地震波基础前沿的“扭波理论”研究难点,抗震、减震与隔震技术的综合集成、现代砌体结构如何与古代工匠的仿生榫接抗震技术相融合的困惑请教了周院士,其他师生亦提出了不少的问题。
刘国栋副院长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他希望大家将院士精彩的讲解铭记心中,努力学习新技术。周院士的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深入浅出精彩的讲解给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既使他们了解地震对地球的威胁和构想新结构抗震措施的必要性,了解了学科前沿研究方向,又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目标。
又悉,讲座前12月18日建筑与土木工程系主任与教师代表曾驱车前往广州专程拜访周福霖教授,并与周院士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会谈中,双方就科技发展的形势、高等教育及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周院士寄语惠州学院及建筑与土木工程系能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取得新突破。
简介:周福霖,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6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83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结构与抗震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副院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国际隔震减震控制学会(ASSISI) 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 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学会减震防灾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周院士的专业方向为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结构抗震、隔震和减震控制,为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技术体系”作出贡献。他是工程抗震隔震减震控制专家,是我国结构隔震减震和振动控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对我国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将中国在工程抗震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世界前沿。主持建成我国第一栋隔震住宅建筑,被联合国专家誉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座隔震桥梁,主持建成世界面积最大的隔震建筑群等。
他出版了“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等4部专著,发表论文100多篇;曾主持过国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科技合作项目、中日隔震减震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十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教育部、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十多项奖励;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建设部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科研处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更多有关"减震,抗震,结构,院士,控制"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