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95岁新四军老兵在长海医院成功“拆弹”

95岁新四军老兵在长海医院成功“拆弹”

时间:05-1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2月17日,长海医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病人。南京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95岁高龄的抗战老新四军吴一里老人身患腹主动脉瘤,由于病情复杂加上年事已高,无法采用传统的巨创外科手术,多家地方医院望而却步。在南京军区卫生部的协调联系下,吴一里老人来到上海长海医院,在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携冯睿、魏小龙、胡佩瑜、冯泽坤四名医生的精心救治下,通过微创腔内隔绝术为老革命前辈成功拆除体内的这枚“不定时炸弹”,挽救了一场危机。

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主动脉瘤不是肿瘤,它是在动脉硬化、创伤等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主动脉管壁薄弱后发生扩张而向外膨出,外观形似“瘤”,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膨大,像吹气球一样,血管壁越来越薄,随时有破裂危险,犹如人体内埋藏的炸弹,一旦发生,患者会在几分钟内大出血,其“爆炸”威力顷刻间可以夺去人的生命。由于个体差异大,无法预计动脉瘤破裂的安全范围,所以这颗炸弹到底何时引爆,没人知道,被称为埋藏在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由于吴一里老人95岁高龄,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等复杂合并症,当地多家医院对这种“拆弹手术”望而却步,特别是此前一位好友的治疗经历更让他心有余悸,强烈反对治疗时使用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

年龄最大的手术患者

“手术的难点在于,老革命前辈年事已高,基础情况较差,不适合传统外科置换手术和全身麻醉。”景在平教授解释道。微创腔内隔绝术使用的腔内器具输送系统,要求腹部的髂动脉这条“公路”要足够宽并且路面光整,通过时阻力小,便于输送器安全地运送移植物到病变部位。在术前评估时发现:老人这一套将近95年的“血流管道”,经年累月,全身动脉血管已老化退变。景在平教授解释说:“‘管道’内斑块形成占位,致使血管官腔变小变细,尤其是腹部的髂血管管腔缩小更为明显。在管腔变小的同时由于血管退变,髂血管‘变长’形成了两个90°左右的连续弯道。这都为手术增加了难度。”

作为接受该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针对此病例特殊性,血管外科专家组周详研究和慎重考虑,最终决定采用对全身影响最小的局部麻醉和微创腔内隔绝术来拆除老红军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景在平教授自信地说:“手术可做到无痛苦、无全麻、无并发症、无切口、无神经损伤。术后3-4天就能出院,这对老首长这样的特殊病情来说可谓福音。”这一方案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一致赞同。

听着军歌完成了手术

作为1941年入伍,参加过如皋东陈攻坚战、东岔河攻坚战、杏仁镇攻坚战,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的老新四军、老革命,吴一里老人一生酷爱革命歌曲,军歌嘹亮让他回想起自己的峥嵘岁月,戎马生涯。

为了缓解手术时的紧张情绪,手术室特意准备了他最喜欢的,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从长征之歌、八路军之歌、新四军之歌到解放军进行曲,手术室里传出阵阵军歌。在景在平教授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人文关怀下,不知不觉间,老爷子又打赢一场战役。术后第三天转入普通病房,在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老人恢复得非常好,他还笑着说:“又可以吃红烧肉了。”

这次手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长海医院精湛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为军服务的宗旨,真实展示了血管外科独具特色的“医学与人文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理念,通过高超的微创手术水平,贴心的人文关怀,让革命老前辈健康长寿,焕发生命的光彩。 (长海医院宣保科 王雯珏报道 邱志涛摄影)

 

 

95岁新四军老兵在长海医院成功“拆弹”

 

 

 

95岁新四军老兵在长海医院成功“拆弹”

 

 


更多有关"手术,长海,血管,医院,定时炸弹"的文章请点击进入第二军医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第二军医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第二军医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