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惠州日报】惠州学院专家学者纵论罗浮山旅游产业深度发展

【惠州日报】惠州学院专家学者纵论罗浮山旅游产业深度发展

时间:04-20 来源:惠州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进入“后5A时代”的罗浮山旅游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发挥罗浮山名山效应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日前,罗浮山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研讨会在惠州学院举行,来自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就罗浮山旅游发展提质增效、罗浮山导游培训、罗浮山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打造罗浮山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项目等建言献策。

■惠州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 戴学军

合理引导游客延长游览时间

“罗浮山景区200公里交通距离范围内,常住人口达六千多万,说明罗浮山的客源市场潜力规模是巨大的。”一开场,惠州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戴学军博士便用大量图表及数据从罗浮山的地理位置、接待游客的人数和增长比例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罗浮山旅游人气指数、旅游收入指数、旅游绩效指数之值。根据数据结果显示,除了人气指数接近平均水平外,其余两项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罗浮山创5A成功后,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的营销也不是不卖力,那为什么旅游收入和绩效还是不理想呢?”戴学军表示,造成收入和绩效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游客在罗浮山旅游基本为一日游,人均花费太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可以概括为8个字,即提质、扩容、延时、增效。”戴学军说。罗浮山旅游资源单体规模大,类型丰富,组合多样,景区可在尊重市场需求和景区实际的情况下,放开视野,加大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培育力度,选择优势、特色资源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观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在空间结构上优化,测算好关键景点之间的游览时间,有序培育,点线结合,合理引导游客集散、延长游览时间。

“要打通关键性环形线路,形成组合丰富的旅游线路,增加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可选择性,让游客觉得来一次意犹未尽,还想再来。”戴学军说。此外,还可研究罗浮山客源市场的特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罗浮山本身的优势,创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的业态结合,增加旅游内涵,提高旅游绩效。

王振龙说,音乐传播途径较广、传播速度也很快,有着其他文化形态难以取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作为听觉艺术,音乐介入视觉的审美感知中,可以让游客在感知上更全面、丰富和深刻,使游客在鉴赏景观时做到视听互补,获得更强烈的愉悦感。而音乐和多媒体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传播效应更是可观。很多旅游歌曲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更深化了景点的文化内涵,如人们唱起《刘三姐》的时候总会想到悠悠漓江……“我们罗浮山能不能也有一首自己的歌曲,让人一唱就想到原来罗浮山是这么美,文化底蕴是这么丰富。”

“罗浮山的音乐旅游资源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美丽的山水资源,佛教、道教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客家音乐资源等。我们可以将罗浮元素用旅游音乐节、音乐剧、微电影、动漫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王振龙认为,将自然的山水作为舞台打造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并将音乐会和美食、特产等紧密结合,邀请明星大腕登台演唱,肯定会吸引不少的游客前往惠州;将罗浮道教、佛教等文化和音乐结合,制成精品舞台剧,登上大型剧院巡演,或许也能起到让人神往的效果。“将罗浮元素制成音乐微电影和动漫,传上网络平台,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 曹 仓

做好战略规划打造“岭南第一山”

  “发展罗浮山旅游产业,一定不能急,必须要有一个全局、长远的打算。如果有十年以上的长远规划,其产生的效益将会以倍数增加,而不是百分之几。”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曹仓说。他认为,罗浮山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也被誉为岭南第一山,但今天我们一定要科学、冷静地考虑,将罗浮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山。

曹仓认为,罗浮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历史的挖掘方面还不够,人物发挥的作用还不足。“葛洪一天的生活圈是什么样的?苏东坡去罗浮山多次,干了什么?‘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杨梅在哪里?要告诉游客这些细节。”

“景点搭台,文化唱戏。罗浮山发展要突出战略定位,提炼出一个主题,发挥资源优势。中国的道教名山、佛教名山很多,山泉、瀑布也不是罗浮山的全部特色,而是要把历史、景观、人文融合起来,在书画、人文、掌故等方面做好整体布局,统一规划。这是一个大工程,所以说要有长远的规划。”曹仓说。

对于罗浮山的发展,曹仓还建议从游客切身体验考虑,并且正确处理山水人文关系,谨慎小心地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重在“做好增值服务,保护好名声,系统地规划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 王立祥

“形神兼备”开发深度体验旅游

  “要做好罗浮山旅游深度开发这篇大文章,就应做到‘形神兼备’,所谓‘形’,即罗浮山本来固有的天然禀赋,所谓‘神’,即罗浮山长期形成的内在气质。”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王立祥教授认为,要想体现罗浮山的内在气质则必须把握其文化导向,即规划者通过对旅游地自身文脉的把握,确定该地文化开发的主格调或文化开发方向。

如何进行深度开发?王立祥表示,将罗浮山的旅游注入文化的内核应是必由之路。人们一般认为,没有历史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罗浮山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葛洪文化、中医药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兼容并蓄,奠定了它作为岭南乃至全国文化名山的地位。这正是罗浮山旅游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内在气质,也是它的灵魂。

王立祥建议,应以“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为指导思想,围绕生态名山、宗教名山、千古文化名山、红色文化名山来定位,打造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相融的深度体验型旅游景区。

“明确了定位以后,在开发方式上可遵循三个层次同步进行。”王立祥说,一是景观层面的文化资源开发,如现存的文物、古迹、建筑等物化的文化形态,主要满足大众化的旅游需求;二是动态文化层面的资源开发,如宗教礼仪、民俗风情等,因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最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需要;三是文学艺术层面的资源开发,主要包括音乐舞蹈、影视等表演艺术,书法、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及文学等语言艺术,它是旅游开发的高级形态,关乎旅游文化资源的品味和质量,也最具影响力。

■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 林清明

罗浮山旅游开发应主打东江文化牌

旅游需要文化提升内涵,需要文化提升档次。那么罗浮山应该以什么样的地域文化作为主打的文化特色呢?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林清明认为,只有东江文化才是罗浮山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罗浮山是东江流域重要的宗教中心,是东江流域的文脉、文眼。”林清明建议,为提升文化内涵,应建立罗浮山东江文化博物馆。具体而言,可以成立罗浮山的东江道教文化、东江佛教文化、东江儒家文化、东江东坡文化、东江医药文化、东江民俗文化这七个展区。

“罗浮山自然风貌固然秀美,但如果不以深厚的东江文化作支撑,就好比个别素质不高的走秀模特,让人看两眼就觉得足矣。”林清明表示,在各个展区,可以用图片、实物进行展示,并辅之以文字说明。如罗浮山作为道教名山,要凸显道教文化氛围,可以在展厅展示道教重要人物及其活动以及展示罗浮山的神仙文化,如梅仙的故事、黄野人的故事等。此外,可在展厅展示罗浮山的药材、养生产品、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效果,还可以展示东江民众生活饮食、服饰、建筑风格样本及风俗礼仪演变踪迹。而展示红色文化时不应仅限于东江纵队,还可以展示其他历史时期的革命者在东江流域的革命活动足迹等。

■惠州学院音乐系教师 王振龙

罗浮山应有属于自己的歌曲

“深度发展罗浮山旅游产业可以从音乐艺术上下功夫。”惠州学院音乐系教师、东江流域音乐研究所副所长王振龙认为,罗浮山人杰地灵,有很多特色的东西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如罗浮山水、百草油、客家民俗等。而音乐则可以作为串起这些特色因素的一条线。

■惠州学院美术系主任 杨中华

开发葛洪系列产品增强吸引力

“提到罗浮山,我们不能不说到葛洪。说到葛洪,我们不能不提到元代画家王蒙所创作的《葛稚川宜居图》。”惠州学院美术系主任杨中华从艺术的角度讲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描绘了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炼丹修道故事的《葛稚川宜居图》年代久远,表现题材独特,极具艺术价值。

“1948年程十发创作的 《临葛稚川宜居图》在2010年便拍出了210万元,可想而知王蒙的原本是何等‘天价’。”杨中华认为,有价值的艺术品能够为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打开一扇窗。作为罗浮山文化的一部分,《葛稚川移居图》无疑大大提升了罗浮山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和罗浮山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决策恰恰不谋而合。

“名山打造靠经典,经典吸引眼球,而眼球能够带来财富。”说到此处,杨中华频频举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景区因吴冠中1980年刊发在某报上的一篇文章被人发掘,进而名扬天下;中华艺术宫因清明上河图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台北故宫内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也为其赚了不少门票钱……罗浮山文化内涵丰富,有关部门可进行深入挖掘和推广,对《葛稚川宜居图》等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延伸,进而推出有关葛洪的系列产品和动画产品,提高罗浮山对游客们的吸引力。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 段中岗

开发罗浮山中医药养生文化项目

“罗浮山有药用植物1240多种,是丰富的天然生物宝库,应该把中医药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业当中,建设中医药文化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形成一条串联旅游、中医药的产业链。”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段中岗博士说。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对于养生、健康、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罗浮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中医药文化和历史文化,这为发展罗浮山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了厚实的资源基础。

段中岗建议,旅游区建设包括岭南特色中草药观赏药圃和南药种质资源库、中医文化生态建筑及中医药博物馆等。旅游区可为游客提供中医养生服务、传统中药制备体验服务等,还有中医药养生产品可供游客购买。“中医药博物馆可以通过展示各种药用植物等,此外,游客也可体验罗浮山百草油、药丸、药片等制备过程,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提升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保健养生意识。”

“中医药文化与道教文化千丝万缕,葛洪写出了著名的《抱朴子》,青蒿素的研发拿到拉斯克奖,其灵感也是来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旅游区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文化拓展。”段中岗认为,要做好罗浮山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项目,需要政府主导,罗浮山旅游管理处与惠州学院等科研机构形成合力,支持与医学、药学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师以及中医药专家开展医药养生产品的研究开发。

■惠州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李 存

配强导游人才提高解说水平

对于如何更好地宣传推介罗浮山,惠州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李存认为,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罗浮山应该配备中高级的导游人才。

“提高罗浮山导游讲解水平有三个关键,分别是系列化的资料建设,让导游有话讲;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让导游能讲好;激励性的配套措施,让导游用心讲。”李存建议,罗浮山的导游培训,核心是要有效提高景区景点讲解员的解说水平,做到“外行见了像内行,内行来了不黄腔”。

“罗浮山景点讲解对导游的学识具有较高要求,譬如‘罗浮’二字的含义是什么?罗浮山是怎么成为‘第七大洞天’的?导游必须具备这些学识。”李存认为,景点讲解这项工作要求导游知识结构要专而精,但导游个人学识毕竟有限,这需要组织专家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实用、通俗、内容丰富的讲解资料。“譬如编辑《罗浮山导游100问》,面向社会征集100个以上的问题,组织行家回答后,以册页或者袖珍手册的方式印刷,向游客赠送或者销售,这同时也起到宣传营销的作用。”李存如是说。

“有了导游资料,还要考虑讲给谁听、讲多长时间等问题,这要求导游掌握导游词运用、改编和创作这三项基础能力。”李存认为,在这方面,工作单位和专家要在了解导游愿望与潜质的条件下,制定出一套导游认可、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让导游能够讲解得更好。此外,管理方面也要有配套措施,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来调动导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惠州日报】惠州学院专家学者纵论罗浮山旅游产业深度发展

来源:《惠州日报》2014年4月14日A4版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40414/A4/1/


更多有关"罗浮山,文化,东江,惠州,名山"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惠州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惠州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