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高层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隆重召开
6月8日,全国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高层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开幕,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伟冬教授致欢迎辞,副院长何晓佑教授作主旨演讲。上海大学蓝凡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列生教授、上海戏剧学院黄昌勇教授、北京大学林一教授、南京大学顾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余丁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陶辛教授、广西艺术学院李普文教授、福建社会科学院管宁研究员、中南大学王希俊教授、湖北大学张建军教授以及南京艺术学院沈义贞教授、田川流教授、孔庆茂教授等相关学科博导作为特邀代表参加论坛。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校的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也参加了论坛。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学会协会主席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教授也专程与会。开幕式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董峰主持。
在开幕式上刘伟冬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对各位特邀嘉宾和与会代表表示欢迎。他说本次论坛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与艺术管理类学科已然置于整个文化发展的框架内,因应着新的社会情势、承载着新的学术责任、积聚着新的发展诉求。“我们对艺术学理论的构想,是要让它成为‘顶天立地’的一级学科。所谓顶天立地,就是首先把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种最一般性、最综合化的艺术理论研究,同时把艺术管理,包括艺术教育,纳入到艺术学理论的范畴中间来,作为应用性的基础。就像经济学一样,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样,艺术管理就是艺术学理论可以‘落地’的学科了。”
论坛第一单元议题“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机制”,就现今文化创意领域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展开深入讨论,提醒文化工作者警惕“创意”口号下的粗制滥造。王列生教授指出艺术管理要解决秩序和效率两大核心议题。何晓佑在发言中提到制约文化创意三种现象:一是“嘴唇现象”,即人云亦云地跟风;二是“板凳现象”,正如看一场演出,大家纷纷站到了板凳上,结果是大家都被遮蔽了,一哄而上的结果就是眼界狭窄,就是创意冲动的消弭和迷失;三是“异化现象”,即“人造自然与天然之间的矛盾”、“物文化与人文化之间的矛盾”、“消费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费朗索瓦·科尔伯特结合北美的艺术市场,给出总结:艺术品带给消费者的主观美感体验,需要在有创意的基础上,把每个细节制作完美。在高度竞争的环境里,我们需形成强势品牌、内部结实的理念和机构的凝聚力。蓝凡教授给“创意类学科”中的“创意”做出了剖析:创意不是模仿,也不是“推陈出新”式的推倒重来,更不是“开天辟地”式的创造。它的前提是在对旧事物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实现“1+1>2”的“新生”过程。
第二项议题是“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智库型理论成果的学术脉络、选题范围及研究方略”。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表现出对文化创意与艺术管理高端化的专业人才以及智库型研究成果有着更大的内在需求。与会老师大多认为艺术管理学科研究生论文选题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南艺人文学院副院长董峰表示:“艺术管理研究的选题应该往前看,看当下和未来,在实践中寻找新的切入口。学生的力量应该集中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比如如何在古典音乐萎缩的市场中推广传统音乐、戏曲。”
第三项议题是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研究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拓展。大家在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应该分层分类,有效地融合理论和实践。还有老师建议首先让研究生回到图书馆,多阅读文化政策、文化经济、艺术管理和艺术营销方面的经典著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让学生“在场”到更多的艺术机构中去观摩、体验。在教育的精神层面,上海音乐学院陶辛老师谈到了学生学习艺术管理的原动力:“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管理的理解和热爱,让他们从艺术中获得享受。”
为期两天的学科高层论坛很快接近尾声,在座嘉宾表示本次论坛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但学科存在的问题是不断更新的,我们的论坛需要一直延续下去。伴随着对下一次会议“提出新问题”的构想,本届全国艺术管理与创意类学科高层论坛圆满落幕。(人文艺管 董书欣)
院长、党委副书记刘伟冬教授致辞
副院长何晓佑教授作主旨演讲
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教授发言
论坛现场
与会专家合影
更多有关"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创意,艺术,教授"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