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余件非洲木雕精彩亮相南艺美术馆
3月29日下午3点,“南京艺术学院非洲木雕藏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展览展出了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谢燕申教授搜集的一千两百余件非洲艺术精品。
在非洲纷繁的艺术门类中,雕刻艺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非洲的雕刻并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脸上的两只眼睛无非是随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一种意境。据说毕加索的立体画风格就是得到了非洲几何形状面具的启发。这类随性写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画,局部看,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看,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命。木雕是非洲雕刻的主要载体,雕技艺代代传承,它的地位如石雕于欧洲,如陶瓷于中国。非洲木雕一般由整块的树干雕刻而成,很少有拼接的作品。斧子、扁斧、凿子和锤子等是主要的工具,完成的作品一般通过烧烤或者用木灰着色,色彩则来自植物和矿物质。包括面具在内的雕刻造型全部为静态,而且多为单个人物。雕刻并不注重写实,而是试图展现一种自然的本性。与欧洲雕像不同,非洲木雕没有正常的人体形态,没有复杂的动作,也鲜有多人物的构图,而是通过非常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这种怪诞的雕像造型是非洲原始部落对客观世界的心理反映,蕴含着非洲人民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和独立的艺术品格,这种“特立性”既带给非洲艺术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也使得它在与世界其他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砥砺前行,并深深影响了布拉克、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创作,推动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世界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此次参展作品均是小提琴家、收藏家,南京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画家、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谢海燕先生之子谢燕申教授历经20余年艰辛,深入非洲精心搜集而来的。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数十个国家的百余个部族,代表着非洲雕刻艺术的主流,不仅类型多样,雕刻手法简洁朴拙,而且充满浓郁的非洲原始宗教气息和异域风情,存在着一种感人之深的纯朴、稚拙、粗犷,并富有纪念性和节奏感,令人耳目一新。本次展览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无缘了解非洲艺术的师生和观众一睹非洲雕刻之真实风采,激发自身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非洲艺术的研究中来,为非洲艺术的传播和中非文化的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校领导邹建平、陈世宁、何晓佑、张策华,雕塑搜集者谢燕申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邹建平院长对这些雕塑的艺术价值给予极高的评价,并对谢燕申教授辛劳付出表示感谢。
“南京艺术学院非洲木雕藏品展”展出时间为2013年3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地点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第2展厅,展览开幕式于3月29日下午3点举行。美术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美术馆 宣传部)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谢燕申教授向媒体介绍非洲木雕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更多有关"非洲,艺术,雕刻,木雕,南京"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