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地税局局长戎惠良:“税感”时代到来
本网讯 12月24日下午,经济学博士、惠州市地税局局长戎惠良在惠州学院图书馆报告厅进行主题为“税收热点问题研究”的讲座。经济管理系师生代表聆听了讲座。
税收痛苦指数存在重大缺陷
戎惠良首先对税收痛苦指数进行了介绍。“为什么叫痛苦指数呢?因为税率越高,表示国家从居民荷包里征集的程度越深。早就有西方学家说过,人生有两件事是痛苦的,一件是挖肉,一件就是从荷包里往外掏钱。”他说,指数越高,意味着痛苦程度越高。
我国自2000年纳入《福布斯》税收痛苦指数评选体系,多年来的排名居全球前列。2000年我国在52个国家中排名全球第三税负痛苦地,2008年、2009年排名全球第二。但作为一名学者,戎惠良认为,税收痛苦指数不能准确弟衡量实际税负,存在重大缺陷。提及原因,他表明,税收痛苦指数没有区分“平均税负”与“边际税负”,没有区分“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没有考虑税种结构及其权重,没有顾忌税收优惠和征管因素。
“税感”时代到来
戎惠良用一组数据表明,“我们国家的税收水平绝对不是居世界前列,不但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那为什么税收水平实际不高,但百姓感觉高呢?戎惠良说,“因为‘税感’时代已经到来了”。
谈税色变,一提到税,公众第一反应就是反对,还有网友调侃说现在只有税务机关才是真正关心百姓收入了……这些无不体现“税感”时代的到来。戎惠良表示,“哥尔柏说,税收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但现在,鹅不仅叫,还狂叫。”由此也导致了抗税事件的发生。
戎惠良认为,百姓的痛点不在于税率、税负,而在于感受。百姓缺乏知情权、监督权,民生支出欠账多是症结所在。“百姓痛就让他痛?不行!我们是人民政府。路在何方?”戎惠良提出六点措施:一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二是增强财政支出用途的透明度;三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增加公共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让百姓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五是降低间接税比重,减缓税负向弱势群体转嫁;六是强化税收征管,别让“老实人”吃亏。
让地方税成为地方政府主要来源
戎惠良接着谈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下关于地方税体系的建设。他先介绍了自1994年来实施的“分税制”体制的实质、初衷、内容、配套改革措施和改革成效,后重点表明“分税制”体制带来的后遗症——偏离“分税制”,回归“分钱制”,如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被迫举债、“中央请客,地方买单”、地方税零星分散,不成体系等。
那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怎么改呢?戎惠良表示,在遵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立法、改革税制、稳定税法的原则下,与地方政府职能对接,让地方税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同时开辟新税源,如社会保障税,环境保护税。
会前,赵日兴副书记还代表学院为戎惠良颁发了惠州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钟飞霞 文)
更多有关"税负,税收,痛苦,地方税,指数"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