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依托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力促学科融合育人才

依托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力促学科融合育人才

时间:04-05 来源:惠州学院 出处:www.daxuecn.com

本网讯 近期,惠州学院成功申报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成为广东省为数不多成功申请的高校之一。针对这个协同创新中心如何协同?怎样建设?如何为广东提供优秀服装人才,成为全国一流协同创新中心?4月4日,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

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

“如何让惠州学院服装系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做成全院的典范、全省的示范单位,成为一个可以交流经验的地方?如何让协同创新中心做出成绩,做出水平?如何让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与其他系合作,亮点,有特色?”会议一开始,彭永宏院长就抛砖引玉地提出几个问题。

与会人员围绕主题畅所欲言,纷纷就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市场突破、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到国外深造、学生创业与实践就业、引进国外科研管理团队、教师给企业高管培训等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重点落在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与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两方面。在各学科交叉协同创新方面,大家提到要将服装零售与电子商务结合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的服装营销员,服装设计与计算机结合开展服装数字化,美术系的手绘设计与服装设计结合作为学生实习作品方向,形成更高层次的合作。

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带动相关专业。一小组成员提出,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一个创新平台,要把企业与教学结合起来,在目前论文创作平台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建立一个服装创新实践管理平台;一组员认为,中心的建设要与学生创业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创新中心的研发产品支持自身的创业;教师要依托中心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研究,或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企业和市场发展的前沿动态,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

另一组员希望将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拓展走国际化道路,继续推进国际合作“2+2”计划;引进国外研究团队,强大惠州学院协同创新水平;协同创新中心应借助活动进一步拓展,以校企合作拓展到多方面、多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明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向

杨海涛书记讲话中谈到,特色办学是我们这几年的重要工作,我们重点支持这些有潜力、有发展、有特色的专业和学科,才使我们这些项目有突破,也体现了各方面的合作与支持。中心的成立被认定,其评比不亚于重点学科的评比难度,为今后惠州学院申报首批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与地位。惠州学院与旭日集团的长期合作,使惠州学院受益匪浅,旭日集团对惠州学院长期的大力支持,也说明整个服装业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学院在协同创新方面做出大量举措,其中服装系在此做出特别的突破,当下各学科要互相靠拢,抓重点,抓标志。此外,他还部署了下一步学院协同创新的工作方向:在学院与旭日集团交流会上,各系要做好各自在协同创新方面的汇报总结,主动参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去;积极准备参加泉州海博会;有条件的系要考虑设立二级学院,如服装学院下设零售系、设计系;考虑与境外合作成立服装设计院;与国外大学或国内服装知名大学共建研究室或实验室;引进制鞋教师,成立制鞋教研室;组织招聘境外人才到服装系工作;在校内各专业、学科交叉基础上,各系应积极向服装专业靠拢,形成交融互补;办好每年的时装发布会,要求各服装企业参会。

刘国栋副院长明确指出,目前要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明确协同创新中心缺什么、建什么、突破什么瓶颈、怎样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研究方向、实施计划、如何与地方区域产业需求结合等。规划要科学、有目标、实用。服装系是惠州学院的优势学科,我们要善于在不同学科间交叉,协同合作,弥补短板,让高水平学科做带头人,引进高水平学科、科研带头人,形成人才、学科、应用三位一体。

(何艺君/文)


更多有关"协同,创新,惠州,中心,服装"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惠州学院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惠州学院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