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借脑”惠院学者 打造广东第一名山
本网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去年底,苏东坡诗作中的博罗县罗浮山成功申报为惠州首个、省内第9个国家级5A旅游景区。在进入“后5A”时代的罗浮山该如何发展逐渐被摆上了议程。4月10日下午,罗浮山旅游产业深度开发研讨会在惠州学院举行,学院专家学者为罗浮山景区深度开发把脉问诊。
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涛、副院长许玩宏,博罗县县长江菊莲、县委副书记肖建清,罗浮山管委会主任杨寿坚,市旅游局副调研员潘海涛等领导以及罗浮山管委会代表、学院各系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各路专家为罗浮山旅游开发“听诊、把脉、开良方”
规划好:提质增效、分步实施,打造名符其实的“岭南第一山”
“要把罗浮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山’,必须要有一个5年、10年、甚者是20年的长远战略规划,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济管理系主任曹仓就如何把罗浮山打造成“岭南第一山”发表了看法。他表示要利用罗浮山特有的历史优势、区位优势与自然优势,清楚认识目前存在劣势,做好长期和整体的战略定位,发挥资源优势,正确处理好自然与人文、广度与深度、历史与现代、远期与近期、名与实、自我中心与游客中心这六种关系,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打造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山”。
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戴学军分析了目前罗浮山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旅游景点容量不够、缺乏丰富的旅游线路组合和旅游服务质量水平想对较低。同时提出了四点建议:放开视野,扩宽景区,加大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培育,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培育关键性旅游景点,构建整个景区景点的有序结合;丰富旅游线路组合,给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路线;创新旅游业态,增加旅游内涵,提高旅游绩效。
开发好:多方面入手,挖掘罗浮山特色旅游资源
生科系段中岗教授认为罗浮山的生物资源丰富、中医药历史文化悠久、游客对中医药的需求量以及国家政策支持,都是罗浮山中医药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他建议可以依靠罗浮山现有的资源建设中医药生态园基地、中医药文化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中医文化生态建筑及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养生服务和传统中药制备体验、中医药养生产品。
音乐系教师、东江流域音乐研究生副所长王振龙认为音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载体极其重要,应当利用罗浮山特有的自然资源、道教和佛教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客家音乐资源来开发罗浮山特有音乐旅游资源。在山水萦绕的罗浮山,可以自然景观为舞台背景,策划制作旅游音乐节、音乐剧、音乐微电影以及动漫音乐等音乐作品,来展现罗浮山独有的魅力。
“罗浮山孕育了东江的领袖,而滔滔的东江水则涵养了罗浮山的浑厚,因此谈罗浮山的开发不要就山论山,而要抓住其特有的东江文化内涵。“政法系主任林清明表示,要着眼东江文化的大背景来构建罗浮山旅游规划,挖掘罗浮山的文化内涵。他建议在罗浮山建立东江文化博物馆,主要分为七个展区:罗浮山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东坡文化、医药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东江民俗文化,向游客展现一个耸立在东江文化土壤上的罗浮山。

注重细节:发扬经典,把握文化导向,做好导游培训工作
美术系主任杨中华从画作与山川风景关系出发,阐述了知名画家创作经典山川画作,往往也给为该山川风景提升知名度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如元代画家王蒙画作《葛稚川移居图》,描绘了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炼丹修道的故事,现为故宫博物馆收藏,具有很高的价值。杨中华感叹:名人创造经典、经典吸引眼球、眼球带来财富。
中文系王立祥副主任说到,“我是东北人,但孩童时代就读了苏东坡描写罗浮山的诗句,知道罗浮山这个地方。所以文学作品影响力很大。”因此,他认为,罗浮山深度开发的同时要把握文化导向。既要发挥发挥罗浮山的天然禀赋,又要挖掘罗浮山的内在气质,具体可从景观层面、动态文化层面、文学艺术层面等三个层面进行合理发展。
旅游系主任李存说,罗浮山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导游培训这一环节,要做好导游培训工作,发挥人才的作用。罗浮山的导游培训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用性讲解资料建设,让导游有话讲,游客问不倒;二是制定针对性的导游培训方案,让导游能讲好,游客爱听;三是导游管理上要改革,让导游用心讲,多方都受益。

听众感言:“把脉准、方子好” 罗浮明天会更好
听了各方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为罗浮山深度开发提出的建议措施,杨海涛书记说,他作为一名普通游客,深深感到惠州学院专家们提的建议很有建设性针对性,对罗浮山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学院专家智力助推地方发展的努力甚感欣慰。在他看来,一座山要具备名、灵、史三个要素才能成名,罗浮山集这三要素于一身,因此,罗浮山的旅游开发一定要布局好、思考好,要在“宽”和“深”二字上做文章:即应做好整体战略规划,抓住发展机遇,扩展旅游资源的“宽度”,在丰富的资源中挖掘产业发展链条的“深度”。他相信,罗浮山的旅游发展在惠州学院、博罗县和惠州市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成为广东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名山。
江菊莲县长感谢学院专家学者的踊跃发言,为罗浮山“后5A”时代的发展建言献策。她说,罗浮山景区开发仍存在不足,在当下人才缺乏情况下,希望继续加强博罗县与惠州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在更深层更广领域展开合作,为罗浮山景区以及博罗县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许玩宏副院长听了各方学者发言后,深受启发,认为学院与罗浮山可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业务培训、景区规划等方面加强合作。他还以游客亲身感受,建议把罗浮山景区游客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具备丰富内容的旅游景点之一。
杨寿坚主任市潘海涛副调研员希望罗浮山与惠州学院加强合作,并对罗浮山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些专家说的意见真是中肯,一针见血,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去啦,我们罗浮山的发展太需要他们啦!”罗浮山管委会的李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罗浮山管委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他认为学院的专家学者为他上了一堂开眼界的课程。

(黄文倾、曾婉玉/文 王影影 林泽佳、黄婉仪/图)
更多有关"罗浮山,东江,博罗县,文化,惠州"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