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惠州学院有个“谜”一样迷人的男生
他创建广东省高校第一支灯谜文化创业团队,在长沙国际灯谜创作大赛中获二等奖。
在惠州学院众多的学子中 ,电子系大二的理工科男生叶裕华,是最“迷人”的一位,因为他是学校里的超级谜语达人,头脑里装着一箩筐的谜语,而且还成立了灯谜协会和华苑名谜创业工作室,进行传统灯谜的市场化创新探索。
近日,记者与叶裕华约定在惠大蓬瀛湖边见面,本以为他是一个不善言辞而又腼腆的理科男,没想到一聊到灯谜,他就打开了话匣子,轻松地聊了起来。
2012年,叶裕华怀揣着美好的灯谜梦想,走进了惠州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而在大学社团招收新人当天,他走遍了所有的摊位,却始终没有发现灯谜协会的身影,这使他感到有点失落。
“灯谜小王子”组建创业团队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广东省最年轻的高校灯谜社团——惠州学院灯谜协会终于成立了。另外,他还创建了广东省高校第一支灯谜文化创业团队——华苑名谜工作室。叶裕华的理念是,以学术研发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致力于名谜的设计、加工和销售等。团队以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以学校为主要消费市场,同时兼顾校外市场,充分利用高校的研发力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在一次灯谜活动中,叶裕华创作的灯谜得到了惠州市西湖国学院副秘书长秦景星的高度评价,秦老师热情地邀请他为“夏荷汉风端午祥”活动创作一些应景谜作。
这以后,叶裕华对谜语更加痴迷,随着创作的增多,叶裕华在谜界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偶尔还能接到一些商业活动。
2014年元旦惠州江北搞了一个跨年盛典,为惠州学院提供了几个摊位,要求准备一些自主创意营销活动。经过激烈的竞争中,叶裕华带领的名谜创业团队从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
随着参加灯谜活动日益增多,“灯谜小王子”的名号不胫而走,越来越多谜友通过QQ、电话、微信等找到叶裕华,向他学习谜语,不少人通过谜语和叶裕华成了朋友,其中不少是忘年交。
在看热闹时与灯谜结缘
1994年,叶裕华出生于海丰县一个农村家庭。他的外公是一个书法家,也许是受到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叶裕华很小的时候,就被他父亲带到城镇去读书。他的父亲比较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因此,常常会带着叶裕华两兄弟出去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有一年,当地镇上有猜灯谜的活动,他便和哥哥跟着父亲一起过去看热闹。在谜台下面站了三夜,结果一条谜也没猜中。
谜台下的一些猜谜高手猜中时的那种兴奋感,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谜会结束后,他还停留在谜台下思考没猜中的谜题,迟迟不愿离开,这一点引起了其父亲的注意。
尽管对灯谜一窍不通的,叶裕华的父亲还是特意上县城去找朋友借谜书。由于有些是内部资料,不得久借,所以他的父亲便把书上的谜题一道一道地抄了下来,有的还详细地注上解释。从此,叶裕华便常常拿着父亲抄的谜书研读,谜艺也慢慢长进,在学校里还得了个“灯谜小王子”的称号。

在惠大社团艺术节中,叶裕华成了焦点
整理出满满两笔记本灯谜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叶裕华便接触了灯谜。一开始的几年,基本上都没怎么猜中,但是站在台下听一些前辈的解释,他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猜谜的诀窍。
中学期间,叶裕华除了看手抄的谜书,还特意到书店去买了几本。由于书店的谜书有些谜太陈旧,于是他就跑到论坛上一个猜灯谜的贴子去学谜。他还特意将贴子上两三年来的谜作整理了出来,抄了满满两本笔记本。高一那年的谜会他终于取得了零的突破,从几条,到十几条,再到几十条。
上了大学后,叶裕华开始学习灯谜创作。在谜友介绍下,他渐渐地认识到了其他高校谜社的谜友,通过彼此交流,他的谜艺进步很大。此外,他还到中华国粹网灯谜区投稿,在这里,他的创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沙国际灯谜创作大赛中,他拿了个二等奖。
惠州学院有了灯谜协会
在大学期间,叶裕华除了努力地学习灯谜,还积极地组织灯谜会猜活动。从国学班,到诗社,再到文学社……传统的灯谜文化博大精深,因此缺乏灯谜基础的年轻人往往难以接受。怎样把一门高雅的艺术变得通俗易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经过一番努力研究,他终于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老一辈的谜人,出的谜底材比较老,像一些所谓的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成了老歌,而一些影视片目现在的学生听都没听过,因此每年地方谜台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叶裕华通过实践调查,整理了一手符合当代大学生口味的谜材,并且采用比较基础的“离合字谜”思路,创作了不少富有大学生活气息的新谜作,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同学对灯谜的兴趣。
除了传统击鼓引猜式的现场谜会,叶裕华还通过各种新兴的网络平台开展猜谜活动,从微博,到Q群,再到微信……随着灯谜活动的增加,对灯谜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广大灯谜爱好者的呼吁下,广东省最年轻的的高校灯谜社团今年终于在惠州学院成立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而灯谜是一门文字艺术,叶裕华尝试以同学的名字为底材创作富有诗意的“名谜”。让同学的名字通过灯谜变得更加有韵味,这一点得到了广大谜友的一致好评。他开了一个微博,通过搞名谜活动,粉丝一下子暴涨几百个,可见“名谜”的受欢迎程度之高。
就这样,他在组织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划组建灯谜组织。由于“名谜”的新颖独特,他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很朋友一起成立了华苑名谜工作室。

叶裕华在组织灯谜活动。
这是一个挖掘传统灯谜文化的潜在商业价值的尝试。不久,惠州学院灯谜下会的申报也得到了学校的批准。至此,惠州学院灯谜社团和创业团队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起来了。
回首走过的路,他感慨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高校灯谜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青年学子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希望灯谜之路越走越远……”

叶裕华组织的江北名谜活动现场。
【猜一猜】
叶裕华谜作选登
1、一骑边城飞将勇(猜一惠州地名)
2、东坡到处有西湖(打一字)
3、绿肥红瘦(猜一惠州景点)
4、恩泽广布(猜一惠州学校)
5、枣花点点落篱下(打一字)
6、心烦上香遣离愁(打一字)
这就是叶裕华这个大二理科男创制的谜语。这些饱含诗意和惠州元素的谜面,你猜得出吗?
1、【解】“一骑”为“马”,“城”字旁边为“土”,飞将军为李“广”,广+土=庄,谜底为惠州市区地名“马庄”。
2、【解】左西右东,东坡为“皮”,西湖为“氵”,氵+皮=波。
3、【解】谜面出宋代李清照《如梦令》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丹红绿翠均为颜色词,近义相扣。故谜底为西湖景点之“留丹点翠”。
4、【解】恩、惠近义相扣,广、大近义相扣。故谜底为“惠大”,即惠州学院。
5、【解】“花”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花费、消耗”,点为“丶”,“枣”字去掉两点存“朿”,“篱”字下边为“离”,“落下”后存“竹”,竹+朿=策。故谜底为“策”。(此谜获首届杜鹃杯中华灯谜颂之长沙国际灯谜创作大赛二等奖)
6、【解】“香”字上边为“禾”,“遣”做消损词,心+烦+禾-愁=页,故谜底为“页”。(此谜为“中华国粹网灯谜擂台”2013年度5星级佳作)
(本报记者 曹 杰)
(来源:广州日报惠州社区2014年4月18日A12版)
更多有关"灯谜,裕华,惠州,创作,谜语"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