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南京电影论坛“印象民国舞台秀”闪亮登场
2014年5月4日,恰逢五四运动95周年纪念日,当晚7点30分,为配合第二届南京电影论坛而举办的“印象民国舞台秀”也在影视学院黄瓜园剧场精彩上演。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伟冬在影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陪同下观看了本次演出。
作为本届电影论坛附设的第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舞台秀节目,为増强大众对民国电影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拓展民国电影的影响,影视学院领导班子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参演师生积极准备,为民国的记忆做饱含深情的献礼。整场节目张弛有度充满活力。

朗诵《对话》

独唱《给电影人的情书》
节目尚未开演,黄瓜园剧场便已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参加论坛的各地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及校内各院系师生济济一堂。当灯光消失的瞬间,舞台上传来民国时代独有的歌声,所有观众都将视线聚焦在了舞台上。朗诵节目《对话》一下子将所有人拉进了那个存在于记忆中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进,舞蹈《南京亮》果然让观众眼前一亮,没有对白的舞蹈和恰到好处的灯光音效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犹如天空大海一样广阔,让人耳目一新感叹于其张力和表现力。当人们沉浸于舞蹈的震撼和悲伤时,一组歌曲串烧让人的心从悲伤走出,重新拾起了昂扬积极的正能量。激情高昂的学生随着音乐结束走下了舞台,来自11和12级表演专业的姑娘们穿着民国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旗袍,再次将民国秀带入高潮。身段姣好的少女一下子就让观众们从对民国的精神的心领神会转化到了异时空的审美之上。而随后身穿旗袍的民国太太又一次将张爱玲的民国经典呈现在观众面前。颇具讽刺意味的《太太万岁》,融入现代元素的民国跳舞机,优美隽永的朗诵《荣耀》,让广大观众不得不感叹于节目策划的丰富多彩和生动风趣。

旗袍秀

舞蹈《南京亮》
随着《给电影人的情书》一曲歌毕作为收尾,像是民国钟楼传来悠长的告别,民国舞台秀完美落幕,在场的观众们报之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时光虽然短暂却留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所有关于那个纷乱年代的记忆被翻出洗碟,短短的七十分钟被精彩淋漓的馈赠给了在场所有热爱那个传说的记忆的观者。民国的记忆泛黄别有风情,尽管不存在我们的记忆,只能考据推演它的辉煌,我们也依旧乐此不彼的想用尽我们全部的热情,在故事里的上海滩,旧南京,一幕幕的析出它本来的面貌,并调入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和祝愿。(电影电视学院 朱家华)
更多有关"民国,南京,观众,让人,记忆"的文章请点击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