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高校新闻 » 【青春在闪光】“跨界”科技协同创新,点亮青年绿色纺织梦——东华大学学子跨专业共组合作团队  积极推进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青春在闪光】“跨界”科技协同创新,点亮青年绿色纺织梦——东华大学学子跨专业共组合作团队  积极推进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时间:12-19 来源:东华大学 出处:www.daxuecn.com
    说起麻,人们多会联想起透气、导湿等功能,殊不知原麻须经“脱胶”才能纺纱。在东华大学,就有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研究团队,他们以跨学科跨专业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不仅囊括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重量级奖项,还于近日成功入选团中央评选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资助。

                     让麻纤维绿色地“温柔”起来
  麻,俗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麻织物往往给人以粗硬之感。但在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研究团队的同学们看来,“麻也可以很温柔”,而“温柔”的关键就在于脱胶。
  据了解,麻纺行业目前常用的脱胶方法主要是化学方法,即利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对原麻进行处理,这样做不仅能耗大、成本高,而且排放废水无法循环利用,污染是个大问题。如何让麻类纤维环保绿色地“温柔”起来?带着疑问,在郁崇文、张兴群、杨建平、陈婷等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团队从2008年就一头钻进了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的研究世界。
  团队负责人、纺织学院09级博士丁若垚告诉记者,生物脱胶最早源于“沤麻”,通俗地讲,就是把麻料放到池子里沤上几个月,促使里面的菌种发酵,让细菌把麻料上的胶质“吃掉”。“这种做法周期长,劳动力成本也高,而我们就是要找到最适合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的菌种并大量培养,提升脱胶速度与质量。”
  为此,丁若垚和他的“小伙伴”们到工厂里一蹲就是几个月,顾不上厂房里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和难闻的化学气味,从筛选、培养菌种到生物脱胶直至纺出麻纱全程跟进。丁若垚说:“半夜3、4点爬起来察看实验进程是家常便饭。”为了促进技术产业化,团队与湖南沅江的一家麻业企业合作,从实验室小试到工厂中试,最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项技术不仅帮助企业较大地降低了单位能耗,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排污总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跨界合作中实现多赢
  目前,越来越多高校倡导“协同创新”,丁若垚他们用行动形象书写了东华学子对这四个字的认识与诠释。在这支由4名博士、7名硕士、4名本科生组成的“学生军”中,既有学纺织工程的同学,也有学生物工程的同学,还有学化学的同学。同学们常自我戏谑道:“我们是一支‘跨界’的‘杂牌军’。”然而,“跨界”、“杂牌”恰恰成为同学们开展研究受益最多的地方。
  团队“元老”之一、化工生物学院12级硕士生张懿翔说:“跨学科、跨界研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拓展我们的视野,通过与其他专业同学思想的碰撞,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他告诉记者,用菌种给麻纤维脱胶需要多高的温度、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菌剂比例多少,这些都是在大家不断的讨论尝试中一步步确立起来的,“整个研究绝不是一个专业学生就能完成的,跨学科跨专业是必须的”。
  丁若垚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开始他们用的是纯生物方法对麻纤维脱胶,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后来多亏化学专业的同学提了个醒,建议加入少许化学试剂后,脱胶效果有了显著改善。他感慨地说:“取长补短,协同创新的甜头还真不少。”
    与丁若垚和张懿翔有同感的还有化工生物学院本科生李晓璐,从大一开始她就加入了团队,她说:“跟着不同专业的老师、师兄师姐一起做实验,讨论问题,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后还想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学习。”
  10余项国家与省部级奖励、15项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中英文论文,尽管已收获了累累硕果,但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研究团队的同学们依然在不懈前行,希望通过努力进一步推广技术,让学子心中的绿色纺织梦在更多企业灿烂绽放!

【青春在闪光】“跨界”科技协同创新,点亮青年绿色纺织梦——东华大学学子跨专业共组合作团队  积极推进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团队师生代表合影

【青春在闪光】“跨界”科技协同创新,点亮青年绿色纺织梦——东华大学学子跨专业共组合作团队  积极推进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团队成员认真做实验

更多有关"脱胶,团队,麻类,生物,纤维"的文章请点击进入东华大学新闻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东华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东华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