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 高分考生选择复读仅因为......
高考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多高考考生也获得了心仪的学校录取通知书。然而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高考成绩并不差,但是却毅然选择了复读,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喜欢选到好的大学。现在的复读生心里都在默默的变化:从能上大学变成了要上好大学!
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已经开始换代了。”“现在的复读不像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本科,当时有的省复读生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选其中一位考生作为例子:
高出一本线29分,王艋的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校门,即将成为上海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准大一新生。
可拆开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又用胶带封上放进了抽屉里。
2015年8月12日,王艋踏进大学的那只脚最终退了回来,他选择了另外一个身份:高考复读生。
这天,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王艋的第二次高考还有整整300天。
300天意味着什么?王艋说自己想得很清楚,无非是一个未知的赌局:“就算失败了,也比无法抹去的遗憾更让人容易接受。”
因为王艋的一句话,父母尊重了这个决定:“我想拥有这次选择的权利,我会为自己负责,希望你们相信我。”
伴随着每年一次的高考,“复读”这个词也周而复始地出现。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招生计划增加带来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复读生这个群体的数量也在减少。
然而,对于“王艋们”,一些长期在高考复读一线指导的老师有了新的发现——复读生人数减少的背后,是水平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王艋们”为了心中的“好大学”选择逆向回流。
更有细致的老师发现,如今,社会对于复读的“偏见”正逐渐消失,这个抉择不再像以往那样“悲壮”,复读生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不少。相比从前,90后,甚至是95后,“对自己负责”的意愿更加强烈。
就像王艋眼中的“复读”,“这不过是一次正常又普通的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