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军大·科技日报]围剿“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文·余晓洁 顾瑞珍)
心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高风险人群高达2.7亿。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熊利泽和高峰主导完成的“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项目14日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据介绍,目前我国每10例死亡中就有4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手术,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将成倍增加。
“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项目首创了可用于临床的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式,创建了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
围术期心脑损伤已成为制约手术开展的关键问题。围术期指手术的全过程,包含术前、术中及术后一段时间。熊利泽院长和团队成员思索:能不能找出一种方法在手术全过程中给予保护,减少病人心脑损伤?
“这个想法是我们此次获奖的动力源头。”麻醉科主任董海龙说。
为了建立中国自己的围术期器官保护,熊利泽赴日求学。一年后,他满载而归,确定了心脑缺血保护的动物模型和预处理的研究方法。
在日本留学的经验让熊利泽意识到,最初通过一种药物来减轻心脑缺血损伤的想法并不成熟。这时中医给了他灵感,熊利泽提出电针预处理的想法。
“要电针预处理,首先要拜中医为师,还要解决中西医的冲突问题,非常困难。”麻醉科副主任王强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电针预处理的方法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效果。
高压氧预处理是熊利泽团队另一重要成果。高危病人手术发生脑损伤的几率很高。通过术前高压氧预处理可以激活内源性抗氧化酶系统等,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水平。
截至申报国家奖前,电针和高压氧预处理技术已在国内51所三级甲等医院应用于高危手术患者5.3万余例,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并使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内外67家医院的6.2万患者得以应用,成功实现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保驾护航。
为造福更多患者,团队开办学习班,演示和讲解电针和高压氧预处理技术,主动联系其他大医院联合开展研究。目前,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在进行该成果临床研究。法国国立研究院主动与西京医院麻醉科开展合作研究。
“这次获奖已成历史,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向下一个更高水平努力。”熊利泽说。(新华社)
来源:科技日报2012年02月17日6版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2-02/17/content_427942.htm
更多有关"第四军医大学,电针,麻醉科,手术,西京"的文章请点击进入第四军医大学新闻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