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信息网 > 经济论文 » 持续推动保险业改革创新

持续推动保险业改革创新

时间:06-09 来源: 出处:www.daxuecn.com
  一、保险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改革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有问题的重要举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经过调整改革融合已进入了均衡发展阶段,但是世界经济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强劲但压力也不少,前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逐步退出,但恢复常态仍需要时间;尽管欧元区金融形势已渡过了最危险时期,但经济仍然比较低迷;日本在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经济初步走出通缩,但解决政府债务负担过重问题,不是短期的事情,能否真正进入持续复苏轨道,尚待观察。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结构问题凸显,不仅经济增速下滑,还出现了局部金融动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GDP增速在7.5%左右。
  
  回顾历史,金融危机前十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经济体,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分享人口红利、内部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创造了辉煌的十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减速甚至出现局部逆转,一些经济体内部的体制机制缺陷,包括经济结构性的问题,质量效益不协调的问题,带来收入分配不公、金融市场扭曲、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固有问题开始集中暴露。如果改革滞后,治理失效,监管不到位,调控不及时就容易出现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并发症,进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美国的页岩气能源革命、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和大数据应用等,正在快速弥补美国劳动力成本的劣势,制造业出现回流美国势头但是要形成生产力尚需时日。可以说,应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固有的风险,调控内部结构性的矛盾,欧美等经济体都使尽浑身招数,制定所谓新的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如TPP和TTIP等,已达到其发展利益的考虑。这些新情况表明,欧美在宏观决策、基础研究、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等多方面,仍然有着它的优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从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一跃发展成为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制造业总量和进出口总量全球第一、国际影响力快速增强的大国,这是近代全球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但不可否认,我国自身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开始凸显,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企业创新不足、实体经济债务率高企、全社会资本回报率下降等,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前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素洛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不是来源于持续的生产要素投入,而是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技术进步、机制优化和制度革新,使经济运行更加顺畅,生产效率更高。2012年,有一位华人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学会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经济学动态》)上发表研究成果,他统计,2007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13%,而日本在1975年达到83%,韩国在1990年达到63%。他认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至少还有30%的提升空间,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能是改革创新。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经济市场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和政府调控现代化,使资本、劳动、智力等有形无形的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最优化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李克强总理也多次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理解,这个旗帜和方向,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必然,是时代所需,是民心所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必由之路。
  
  二、站在时代发展高度进一步推动保险改革
  
  
保险发端于海上贸易。数百年来,保险业的每一步创新发展,始终与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相生相伴。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创新,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拓展保险的功能作用,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保险业的“正能量”。
  
  2013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2万亿,总资产8.29万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69万亿,保险市场规模跃升至全球第四。但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也开始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行业增长速度相对趋缓、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还是要靠保险业自身的改革创新。
  
  一年多来,保监会在推动保险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比如,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投资渠道已经基本放开。2013年2月,债权投资也由备案制转为注册制;在产品定价上,2013年8月启动普通型人身险的费率改革,放开沿用了14年的2.5%定价利率上限。目前看,改革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比如,债权计划的规模从2941亿元增长到超过6千亿元,2013年发行规模超出过去7年的总和。普通型寿险的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缓解了保障型人身险产品多年停滞不前的困境。这说明,保险改革创新的威力很大,保险业自身蕴藏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很大。
  
  2014年,保监会将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场化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着眼改变以往保险机构“野蛮生长”、 “有生无死”的状况,统筹规划市场准入和市场体系培育。在市场准入方面,适当限定新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支持设立一批专业性保险公司。推动区域保险业协调发展,逐步填补有关省市的法人机构空白。近期,我们出台了《保险公司并购管理办法》,放开了同业收购,允许收购人在收购完成后控制两个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放松了融资来源,允许投资人采取并购贷款等融资方式;放宽了股东资质,取消了对保险公司的三年投资年限要求。这些举措,完善了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制度,也为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是深化市场化的费率形成机制。今年,我们将启动分红险、万能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前端放开定价利率,后端管住准备金评估利率”的思路,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实现人身险费率的全面市场化。在车险费率方面,按照“先条款后费率、先统一后差异”的原则,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分“三步走”,最终实现保险公司根据自有数据开发商业车险条款费率。
  
  三是完善市场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逐步拓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行业范围,完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政策和境外投资政策。在现有投资渠道上,按照新的大类资产分类,取消一些不符合市场实际的投资比例限制。探索建立资管产品集中登记交易系统,增强保险资管产品的流动性。
  
  三、改革创新目的是为了实现保险服务能力有质的飞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和社会运行形势变化很快,保险业的改革创新也不会有片刻停息,目的就是要实现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质的飞跃,能够成为政府、企业、居民管理风险的基本手段,能够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有作为。
  
  一是参与构筑社会安全网,提高社会对重大改革措施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健康产业,调动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力量,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幸福安全指数。
  
  二是丰富社会管理手段,服务和支持社会治理法治化。大力发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环境污染、旅游出行等领域的责任保险,把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政府之间的纠纷转化为比较单纯的经济关系,形成市场化、制度化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三是完善经济补偿制度,服务经济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大农险发展力度,丰富农险产品,使农业保险成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建立全国性、综合性巨灾保险制度,大幅度提高保险赔付比重。
  
  四是发挥保险资金的特殊优势,服务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建设。如,在组织体系上,鼓励设立不动产、养老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探索保险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渠道和产品上,探索直接贷款或投资贷款产品方式,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增加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促进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