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商业环境 提升中国全球竞争力
时间:06-09 来源: 出处:www.daxuecn.com
日前,全球顶级商学院--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公布了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报告称,中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23位,比去年下滑了2位,下滑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其商业环境的担忧。尽管笔者不太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排名既出,还是应当辩证视之并坦然处之。
自1989年以来,IMD每年都对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排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IMD通过对全球入选国家进行经济、金融和社会领域的统计,并按照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这评估竞争力的四大标准进行评判,每项当中又涵盖多个分类评判小项,总计分标准超过300项。其中三分之二是基于数字统计,其余是根据对全球4300名相关人员所做的问卷调查。IMD每年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旨在衡量世界各国和地区管理经济和人力、促进增长繁荣的能力。和去年相比,今年排行榜前10位的经济体并没有太大变化。由于美国各方面继续取得成功,所以,美国排名仍居首位。而得益于出口、商业效率和创新,瑞士、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这三个小经济体依次占据2、3、4位。由于经济的逐渐恢复令欧洲的竞争力表现优于去年,所以,除了排在第2的瑞士、第5的瑞典、第6的德国和第10的挪威外,丹麦也挤进前10,名列第9。而在亚洲国家中,日本从去年的24位上升到了21位,反超中国。主要原因是日元弱势有助于增强其海外竞争力。同样,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竞争力也有所上升,分列12位和37位。而政治的不稳定性导致泰国竞争力比去年下滑了2个位次至29位。
在四项评判标准中,中国的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评判打分还比较令人满意,这也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就经济表现而言,金融危机之后,正是由于超过8%的年均经济增速,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尽管去年至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政府着力加强结构调整,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经济正由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化成服务主导型经济,由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化成消费主导型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国民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而且,经济增速依然领跑全球,在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继续扮演着引擎角色。
关于政府效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职以来,高瞻远瞩,致力于加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的协调与合作。从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人民币跨境使用,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积极推进周边和亚太互联互通;从加强与亚洲邻国和发展中国家互惠合作,到深化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培育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加强了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了市场活动监管和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了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以及加强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大大提高了政府效率。
再看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每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水平,这个数字是印度的两倍,拉丁美洲的四倍。就绝对额而言,中国的基础设施年支出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今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以及与城镇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与非洲以及与中东欧合作的新亮点。
至于商业环境问题,理论上,商业运行的理想状态就应该是在供求大体平衡的市场态势下,商业主体在完备的、规范的商业制度约束下,遵循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形成的自律原则,井然有序地完成对商业客体的购销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供求态势、商业制度与文化乃至市场秩序都会对商业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一定程度的外部影响。而作为个体企业,一般难以影响改变而只能顺应利用。IMD在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中特别提出的中国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商业效率需要提高。该问题早在去年10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就有所体现。世行的报告对189个经济体影响国内企业的商业环境进行了评估,中国仅位列第96位,不太理想。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潜能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投资者。不过,这些投资者仍抱怨中国复杂的商业环境问题,比如缺乏透明度、存在大量的市场准入潜规则、执法不一致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更是认为目前他们所处的不尽如人意的商业环境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政策环境,主要是市场准入问题;二是法律问题,主要指资源配置问题;三是融资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全球权威机构的排名,还是国际国内投资者的反应,上述商业环境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因此,中国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就需着力在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上多下功夫。比如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对市场上的所有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在产业、贸易、财税、金融等政策方面都能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对待;打破对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激发微观民营主体的内生活力;保护正当竞争,坚决反对垄断;建立健全商业运行制度,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中国的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的稳步提升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条件。
本文地址:
自1989年以来,IMD每年都对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排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IMD通过对全球入选国家进行经济、金融和社会领域的统计,并按照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这评估竞争力的四大标准进行评判,每项当中又涵盖多个分类评判小项,总计分标准超过300项。其中三分之二是基于数字统计,其余是根据对全球4300名相关人员所做的问卷调查。IMD每年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旨在衡量世界各国和地区管理经济和人力、促进增长繁荣的能力。和去年相比,今年排行榜前10位的经济体并没有太大变化。由于美国各方面继续取得成功,所以,美国排名仍居首位。而得益于出口、商业效率和创新,瑞士、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这三个小经济体依次占据2、3、4位。由于经济的逐渐恢复令欧洲的竞争力表现优于去年,所以,除了排在第2的瑞士、第5的瑞典、第6的德国和第10的挪威外,丹麦也挤进前10,名列第9。而在亚洲国家中,日本从去年的24位上升到了21位,反超中国。主要原因是日元弱势有助于增强其海外竞争力。同样,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竞争力也有所上升,分列12位和37位。而政治的不稳定性导致泰国竞争力比去年下滑了2个位次至29位。
在四项评判标准中,中国的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评判打分还比较令人满意,这也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就经济表现而言,金融危机之后,正是由于超过8%的年均经济增速,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尽管去年至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政府着力加强结构调整,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经济正由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化成服务主导型经济,由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化成消费主导型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国民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而且,经济增速依然领跑全球,在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继续扮演着引擎角色。
关于政府效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职以来,高瞻远瞩,致力于加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的协调与合作。从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人民币跨境使用,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积极推进周边和亚太互联互通;从加强与亚洲邻国和发展中国家互惠合作,到深化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培育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加强了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了市场活动监管和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了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以及加强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大大提高了政府效率。
再看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每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水平,这个数字是印度的两倍,拉丁美洲的四倍。就绝对额而言,中国的基础设施年支出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今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以及与城镇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与非洲以及与中东欧合作的新亮点。
至于商业环境问题,理论上,商业运行的理想状态就应该是在供求大体平衡的市场态势下,商业主体在完备的、规范的商业制度约束下,遵循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形成的自律原则,井然有序地完成对商业客体的购销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供求态势、商业制度与文化乃至市场秩序都会对商业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一定程度的外部影响。而作为个体企业,一般难以影响改变而只能顺应利用。IMD在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中特别提出的中国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商业效率需要提高。该问题早在去年10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就有所体现。世行的报告对189个经济体影响国内企业的商业环境进行了评估,中国仅位列第96位,不太理想。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潜能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投资者。不过,这些投资者仍抱怨中国复杂的商业环境问题,比如缺乏透明度、存在大量的市场准入潜规则、执法不一致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更是认为目前他们所处的不尽如人意的商业环境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政策环境,主要是市场准入问题;二是法律问题,主要指资源配置问题;三是融资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全球权威机构的排名,还是国际国内投资者的反应,上述商业环境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因此,中国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就需着力在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上多下功夫。比如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对市场上的所有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在产业、贸易、财税、金融等政策方面都能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对待;打破对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激发微观民营主体的内生活力;保护正当竞争,坚决反对垄断;建立健全商业运行制度,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中国的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的稳步提升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条件。
返回到顶部你应该还会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