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层次规模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367人,其中研究生1580人,普通本科生19435人,普通专科生1331人。国际学院学生872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医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9个湖北省品牌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5个省级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门类,其中有1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49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85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21人,副高级职称37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5.5%和32%。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58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16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25个,本科教学团队25个。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3人。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1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143间,教学实验室47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88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现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学校还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 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同时,学校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
2006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300余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76项、省部、市级项目933项。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85项。获专利授权100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2480余篇。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多年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2011~2013年,学校科研入帐经费共计4.06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均已投入使用,学校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交流合作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路易斯安纳大学、印第安那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拉文大学、拉塞尔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法国梅兹国立工程师学院、瓦朗谢纳大学、图卢兹二大、洛林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桑瑞亚学院、拉楚伯大学、科廷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莫哈克学院等2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每年1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200多人次分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校与丹麦Alfa Laval 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还具备招收留学生的资格,并已招收来自巴基斯坦、法国、加纳、马达加斯加等国的研究生。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学校成立了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37个校友分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
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我校的毕业生。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级奖19项、国家级奖302项、省级奖413项。获得世界杯机器人大赛冠军、国际设计大赛"红点之星"设计概念奖至尊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第五届瑞派杯化工设计大赛金奖等高水平奖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舍己救人全国优秀大学生许志伟和"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快乐天使韦庆秀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更新于2014年4月15日)
武汉工程大学 |
等级:二本 位于湖北武汉 关注人数:次 | |
类型:理工 性质:(公办)普通本科 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国家重点学科:15个 院士:10位 博士点:5个 硕士点:55个 |
- 04-28[高校新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贾强博士来校讲
- 04-28[高校新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举行2014届本科生
- 04-25[高校新闻]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教授Rafael Luqu
- 04-24[高校新闻]武汉工程大学隆重举行欢送2014届毕业
- 04-24[高校新闻]武汉工程大学艺术团受邀赴洪山区举办
- 04-24[高校新闻]校侨联主席郭嘉在省侨联干部培训班上
- 04-24[高校新闻]校党委书记吴元欣率队赴海南开展招生
- 04-21[高校新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举行2014届毕业典
- [招生信息]武汉工程大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黑龙江考生)
- [院校新闻]查看更多有关"武汉工程大学"的新闻
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
武汉工程大学概况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2日
武汉工程大学专业设置
武汉工程大学的重点专业
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医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9个湖北省品牌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5个省级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门类,其中有1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武汉工程大学的录取规则
第四章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为1:1.2。
第十五条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录取非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原则上不录取无我校志愿的考生。
第十六条学校鼓励高分考生报考我校。对考分在各省重点线上、在二批院校中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考生,学校将保证其录取;该类考生进校后在60天内可重新进行专业调整,并编入相关专业特色班学习;本科毕业后,符合我校研究生录取条件,若报考我校研究生,根据我校研究生录取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十七条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原则是:按考生专业第一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高考文化课总分相同,单科成绩不低于150分制的90分者优先录取;若条件仍相同,拟录取专业的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考生所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录取到未满的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
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与我校选考科目的分数总和为录取总分。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选考科目成绩高者。在我校选考科目线上考生不足时,可考虑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办有其他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学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录取原则是:取得我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合格证(我校在湖北、河南、福建、湖南四省未组织艺术专业考试,考生只需通过省艺术专业联考即可报考我校),福建省考生根据当地招生政策,按综合分择优录取(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4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2.5*60%),其它省份考生录取总成绩为文化总成绩的40%与专业总成绩的60%之和(湖北省、河南、湖南省三省考生的专业总成绩以该考生所在省联考总成绩为准),英语成绩在录取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文艺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原则以考生所在地的省级招生办的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条独立学院本、专科的录取执行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办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一条对专科录取有特殊要求的,学校执行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办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二条对于符合优录条件或降分条件进档的考生,符合本章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优先录取。
第二十三条除招生计划中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新生进校后学校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学校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对英语成绩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除分专业招生计划中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第二十五条学校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的考生数学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100分以上;英语(本科)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115分以上;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100分以上;广告学(本科)专业的考生,语文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90分以上;其它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150分制的80分(西部省份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
第二十六条学校所有专业均无男女比例限制,且对往届生和应届生同等对待。
第二十七条录取结果由相关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向社会公布。考生也可通过我校网站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网址:http://zbc.wit.edu.cn
武汉工程大学现有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49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85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21人,副高级职称37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5.5%和32%。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58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16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25个,本科教学团队25个。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3人。
武汉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3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我校的毕业生。
武汉工程大学的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新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和需交纳其他服务性费用。
学校各专业的学费、住宿费和其他服务性收费等按湖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当年确定的标准执行并随入学通知书一并寄送给新生。
武汉工程大学在校生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1994人,其中研究生1411人,本科生18893人,专科生1690人。国际学院学生942人。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路易斯安纳大学、印第安那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拉文大学、拉塞尔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法国梅兹国立工程师学院、瓦朗谢纳大学、图卢兹二大、洛林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桑瑞亚学院、拉楚伯大学、科廷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莫哈克学院等2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每年1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200多人次分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校与丹麦Alfa Laval 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还具备招收留学生的资格,并已招收来自巴基斯坦、法国、加纳、马达加斯加等国的研究生。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学校成立了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37个校友分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