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杨玉兰:化作春泥更护花
杨玉兰: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者/王世华 摄影/陈绍富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我一直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本色做人,出色做事。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杨玉兰
2012年9月19日,在讲台上站了28年的杨玉兰,站上了一个更大的讲台。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巡讲团成员之一,她在重庆科技学院的报告厅里完成了首次报告,赢得阵阵掌声。她说,面对台下数百名同行,她既兴奋又担心,一如28年前第一次站上讲台一样。
“担心”成为一种“职业病”
杨玉兰第一次站上讲台是1985年,那年她大学毕业,到重庆工商大学担任英语教师。回忆自己第一次为学生上课,她说:“无比兴奋,但是除了兴奋,就只剩下担心了。”
担心什么呢?——担心误人子弟。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这种担心倒也正常,但杨玉兰却把它发挥到了“极致”——“担心”渐渐地成为了一种“职业病”。
她总是担心迟到,于是把闹钟调了又调才敢睡觉。在过去的28年里,有24年她都是乘坐早班公交车上班,尽量保证自己第一个赶到教室……
她总是担心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进度,于是总喜欢找他们“麻烦”——交流、谈心并时常利用午休时间为他们“开小灶”……
她甚至担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业,于是总想着给予他们帮扶……
这些担心伴随着杨玉兰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说,这种担心最初给了她极大的压力,但慢慢地,她理解了担心的原因,那就是“教师的责任”。
在杨玉兰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是一种责任;热爱学生,感受、理解并打动他们的心灵,陪伴他们慢慢成长是一种责任;在课堂内外的交流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感恩社会更是一种责任。在她眼里,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都是一朵朵待放的花蕾。她说:“我的责任就是精心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怒放的时候更加灿烂、更加鲜艳夺目。这,就是我对‘教师责任’的理解。”
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妈妈
责任不可少,关爱不嫌多。杨玉兰认为,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有一份大爱。尤其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差异很大,这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育人不能限于课堂,更不能停留于嘴边,要用实际的关爱行动去践行。杨玉兰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并尽其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出于女教师特有的细腻和自小生长在普通工人家庭的原因,杨玉兰对贫困生总会特别关爱。每当看到贫困生艰辛的生活,她总是鼻子酸酸的,不由自主地想要给他们买字典、买书籍、给生活费,甚至在他们生病时为他们支付医药费,并指导他们的个人发展规划,赞赏他们小小的进步,还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1998级一个小个子男生下课后总是留在教室,不到食堂吃饭。杨玉兰忍不住去打听情况,原来这名学生没有钱,有时不吃饭,有时有意晚一些到食堂,这样可以叫师傅多给打点饭菜。她得知后,非常心疼,立马决定资助他。后来这位学生学习非常刻苦,获得了英语六级证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杨玉兰得知消息后为他高兴了好久。
2009年,在一次期末英语口语交换班级考试中,杨玉兰注意到一个女生因牙齿严重畸形,不愿张嘴,发音也极不标准。考试结束后,她通过任课教师联系上这名女生,表示愿意资助她矫正牙齿。一开始,这位女生对这位未曾教过自己的老师的话半信半疑,她父母甚至怀疑杨玉兰有什么不良动机。杨玉兰并没有生气,而是告诉她,老师不图你什么,只是担心畸形牙齿对你的职业生涯会产生影响。老师现在帮助你,只希望你今后有能力的时候也去帮助别人。几经交流和劝说,杨玉兰终于带着这名女生去了医院,为她交清了4千多元的牙齿矫形费用。
2002年,杨玉兰任教的三个班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重奖她7500元,她转手把这笔钱奖励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贫困学生。有人不解,她说:“这笔奖金原本就应该与他们分享。”2003年,她又把校级和市级优秀教师的奖金拿出来在2002级国贸5班设立了“学习奖”。到目前为止,杨玉兰所获得的奖金都是用于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贫困学生以及生活困难的同事。
杨玉兰很赞同一位同行说过的一句话:“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妈妈”。她说:“作为一名女教师,我深有同感”。
尊重个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杨玉兰认为,教师的责任还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
每届刚进校的学生,英语基础都会参差不齐,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也说不出,对大学英语有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而本科学位的获得在重庆工商大学是必须与英语四六级挂钩的,这使英语过级成为许多学生大学四年里心里的痛。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杨玉兰在教学中践行自己多年来总结的英语教学“五原则”。即注重教学的过程性、效率性、策略性原则及以学生为主体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原则。但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所有原则得以贯彻的根本。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自主的个体,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他们才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策略才能得以实施;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004年,杨玉兰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教改管理方面,承担和组织了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2007年,学校获得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建设项目,通过她和同事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学生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六年来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全国和全市各类英语大赛中屡获大奖。
在杨玉兰看来,她的教学与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关键还是在于尊重了学生个体,反过来,学生个体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又促进了她不断创新和提高。因此她说:“正因为如此,我乐于把学校给我的奖励全部用来奖励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帮助贫困学生。”——在她看来,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更何况,她说:“我们已经过上了较为舒适的生活,达则兼济天下是知识分子应尽的社会责任。”
由于教学与教改业绩突出以及对学生的悉心关爱和教导,杨玉兰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并多次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
一朝怒放便是春
在采访中,记者问道:“你教育学生时最喜欢说哪几句话?” 杨玉兰微笑着摇摇头,一时说不上来。但当记者问起她教过的学生时,他们却总能一口说出一大串所谓的“杨老师经典语录”:“英语不难学,信心最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到用时方恨少”;“学子要坚强,发展无止境”……杨玉兰在课堂内外发自肺腑的这一句句话,有的还真成了影响学生的精神动力。
采访最后,记者问及幸福的话题。杨玉兰感慨地说:“再没有比听说自己教过的学生发展很好更幸福的事了”。
总结28年来的教师生涯,她说:我愿化作春泥,精心呵护花木成长。花蕾一朝怒放,那便是给我的灿烂春天。
—————————【相关】—————————
杨玉兰参加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巡讲
自9月19日在重庆科技学院完成首场报告会以来,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杨玉兰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巡讲团成员,已奔赴重庆部分区县顺利完成多场巡讲任务。近日,市教委领导慰问了巡讲团的老师,特别对杨玉兰在巡讲期间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在巡讲报告会上,杨玉兰以《化作春泥更护花》为题,回顾了自己治学、为师的点点滴滴,朴实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师生。尤其是讲到她耐心帮扶贫困生时,更是引起一阵阵掌声。她在报告中提到,“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都是一朵朵待放的花蕾,我的责任就是精心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怒放的时候更加灿烂、更加鲜艳夺目。这,就是我对‘教师责任’的理解”。并强调,教师的责任还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总结自己28年来的教师生涯,她说:“我愿化作春泥,精心呵护花木成长。花蕾一朝怒放,那便是给我的灿烂春天。”
因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杨玉兰于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据悉,本次重庆市大中小学教书育人楷模巡讲活动由中共重庆市教育工作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于9月18日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海荣作了讲话。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伯兰带领学校100余名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
徐海荣说,教书育人楷模是全市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价值追求,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市教育工作者要以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理想、坚守信念的思想境界,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崇高追求,刻苦钻研、不懈探索的职业精神,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尚品格,坚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珍惜“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在“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上下功夫,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记者 王世华 曹丹丹)
更多有关"学生,她说,重庆市,教师,担心"的文章请点击进入重庆工商大学新闻中心查看